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8月07日 星期三

    世界剧院联盟下的德累斯顿音乐节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8月07日   13 版)

        ■尹冬

        人们常用“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来形容德累斯顿这座城市,因为当年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曾经要仿效法国的路易十四,建造一座类似的凡尔赛宫的都城,德累斯顿因此被建设成为充满光环的首府城市。萨克森州的茨温格宫、莫里茨堡都是令人神往的艺术宫殿。

        现如今的德累斯顿,历经战后的重建,正在逐步恢复当年易北河南岸的艺术明珠的光彩。德累斯顿音乐节是这座城市的一个有着近半个世纪的音乐盛会,今年5月9日至6月9日,第47届德累斯顿音乐节以“视野”为主题,在21个演出场地举办60场活动,展现不同音乐流派的多样魅力,带领观众踏上充满想象的发现之旅。德累斯顿音乐节也是国家大剧院发起成立的“世界剧院联盟”成员之一,两家机构在线上音乐会方面已多有合作。今年六月,国家大剧院将德累斯顿音乐节的一场交响音乐会引进到国内,以3500欧元的低成本,买下了其首播权和为期一年的线上点播权。这场音乐会由德累斯顿音乐节总监、大提琴家扬·沃格勒与指挥家桑图-马蒂亚斯·鲁瓦里及英国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三部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让国内观众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音乐之美。

        传奇的英国爱乐乐团

        不论交响乐还是歌剧,Phihar⁃monia Orchestra的字样出现在经典唱片封面上屡见不鲜,而这支乐团从成立之初到跌宕起伏地一路走来,颇具传奇色彩。

        1945年,百代唱片EMI的制作人华尔特·李格为录制唱片成立了“爱乐乐团”。他邀请当时逃亡在英国的卡拉扬担任乐团的首席指挥,结果卡拉扬在几年时间里就率领乐团进行了大量的演出和录音,使这支乐团很快跻身一流乐团之列。卡拉扬在1955年回到柏林,接替去世的富特文格勒担任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并在柏林爱乐乐团迎来指挥事业的巅峰,直到1989年7月16日排练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时因突发心脏病而去世。

        考虑到华尔特·李格的初心,爱乐乐团成为录音棚的常客也就不足为奇了。爱乐乐团在那时出版的不论平板唱片还是黑胶唱片,只要一亮相便会得到听众的极大欢迎。今天我们看到,这些唱片上刻着富特文格勒、卡拉扬、朱利尼等大师的名字,当然后来的马泽尔、穆蒂也一样是响当当的指挥大师。热衷于录音的卡拉扬,第一次录制贝多芬全套交响曲便是1951-1955年与爱乐乐团联手打造的。如果说现代人听交响乐的方法已经十分多样,交响曲似乎变得触手可及,那么音乐会一成不变的演奏方式则显得有些我行我素。音乐厅一次又一次地吸引观众坐满其中,因为这里仍然令人放心地保持着传统——与音乐家坐在同一个空间,聆听他们的演奏,亦是一种集体参与的心灵修行。

        1964年3月,华尔特·李格宣布爱乐乐团解散。但乐手们自发重新组织起来,选举出一个管理机构,把业务交给他们自己管理,并在名字前加了一个“新”字,冠名为“新爱乐乐团”继续开展工作。再后来,又继续沿用了“爱乐乐团”的名字。为了把这支“爱乐乐团”与其他带地名的爱乐乐团区分开来,我国音乐界将它的所在地英国加在了前面,称之为英国爱乐乐团。这支乐团除了演出,如今依旧活跃在录音棚,为来自好莱坞、宝莱坞、奈飞和亚马逊制作的电影和游戏以及各种交响曲录制音乐。

        英国爱乐乐团不设音乐总监,只有首席指挥。2013年,来自芬兰的27岁年轻指挥家桑图-马蒂亚斯·鲁瓦里首次执棒英国爱乐乐团,给团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21年9月,鲁瓦里获得大多数团员的推选,成为乐团成立以来的第六首席指挥。鲁瓦里平时为人低调含蓄,但是站上指挥台又光彩熠熠,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痴迷于狩猎的传闻:他家中几乎不买肉,都用自己的猎物当做肉食。

        埃尔加的《谜语变奏曲》

        本场音乐会的大部头曲目是来自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成名曲——《谜语变奏曲》,这是一支富有话题性的G小调作品,创作于1898年。自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开始,标题音乐便在浪漫主义音乐中焕发着光彩。到了埃尔加这里,他甚至开始用“谜语”让音乐的标题变得不再直截了当。这支曲子的原题叫做《一个创作主题的变奏曲》,由一个主题的14个变奏组成整套作品,描写的都是作曲家身边熟悉的人物。饶有趣味的是,埃尔加用一些首字母的缩写给这支作品加了很多“暗号”,在很长时间里,这些名字一直是谜,不过后来埃尔加在此曲的钢琴伴奏谱的附注上,揭晓了谜底,让出版商和乐迷们不用再猜来猜去。

        比如第一变奏的暗号“C.A.E”,这三个英文字母是埃尔加的太太卡罗琳·爱丽丝·埃尔加名字的缩写。虽然卡罗琳比他大九岁,但是二人伉俪情深。通过这段浪漫的第一变奏,埃尔加表达了对太太的一片深情。卡罗琳为了与埃尔加结婚,割断了与自己父母的亲密关系,全力支持丈夫成为作曲家。写此曲时尚未成名的埃尔加用第一个变奏来感谢妻子的付出,乐曲先是延续了前面的速度和气氛,在迷惑和彷徨之中,忽而飘出牧歌般的清新旋律,随后越来越强,汇聚成乐曲的第一个小小的高潮,浸透着浓浓的感激之情,步入甜美和静谧,恍如归家的温暖和安心。再如第三变奏,标题为“R.B.T”,其实是埃尔加的朋友理查德·巴克斯特·汤森。理查德是一位歌唱家,非常喜欢戏剧,埃尔加把玛祖卡舞曲型变奏,用巴松与低音提琴,诙谐地描述理查德学女高音练声和唱歌的样子。

        埃尔加在1901年至1903年间陆续写成五首短小的进行曲,其中的第一首《威风堂堂》最为著名,被爱德华七世用作加冕颂歌,在英国几乎与国歌一样神圣,被誉为“英国第二国歌”,也经常在交响音乐会上被演奏。与《威风堂堂》昂扬奋进的旋律相反的是《谜语变奏曲》中的第九变奏“猎人(Nimrod)”,这支曲子后来成了英国的象征,堪称大不列颠辉煌的挽歌,庄严肃穆的气质,让它出现在多个重要场合。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体育场中心出现了巨大的草原,牛羊、家禽在草坪上悠闲地踱步,牧羊人背靠着小木屋休憩,这是英国人向世界描绘着记忆里的大不列颠,此时的背景音乐——“猎人”则轻声地诉说着人类不可战胜的尊严和韧性。人们用“哀而不伤”来形容这支变奏——光荣逝去而不失优雅,暮色将至却依旧从容,难得的一份克制。在2017年的电影《敦刻尔克》中,“猎人”的旋律也再度响起,这与生于伦敦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有直接的关系。在一次采访中诺兰提到:几年前父亲去世,葬礼上放的“猎人”令他感动至深,在为电影配乐的时候他打电话给汉斯·季默,只说了一个词,“猎人”。

        真正的谜语,埃尔加留给了第十三变奏浪漫曲“***”,这个变奏的主角是谁,埃尔加一度不肯透露,让谜底更加扑朔迷离。乐曲从明媚的情绪开始,逐渐走向悠远、静谧,一种怅然若失的情愫油然而生,最后用圆号渐弱收尾,回归安宁。有一种说法是,这一变奏代表了埃尔加过去的恋情,而女主角就是埃尔加少年时“青梅竹马”的那个她。

        诗人鲁米启发的当代音乐《舞蹈》

        除了经典交响乐作品,德累斯顿音乐节也将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拉入我们的视野之中。英国作曲家安娜·克莱恩的《舞蹈》,是一部大提琴与交响乐团的协奏曲,灵感来源于一首13世纪波斯诗人鲁米的同名诗篇。

        鲁米的诗文字优美,展现着深邃的智慧。诚如他写的那样:任何你每天持之以恒在做的事情,都可以为你打开一扇通向精神深处,通向自由的门。鲁米的诗作尤其受到近代人的喜爱,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方,兴起一般人对鲁米情诗的狂热追求,这些情诗教导人对爱和人类共同的情感的接纳,让人毫不保留地自观内在,这也是鲁米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

        作曲家安娜·克莱恩是在2008年才真正决定要成为一名作曲家的,那时她的母亲突然去世,当时的她正在写一支曲子,但是却陷入了创作的泥沼。当听到自己母亲去世的消息,她的心情被迫“换挡”,内心激起的悲伤情绪难以化解,于是她把这些转化到音乐之中。安娜从生活的挑战中获得了音乐创作的信念,确定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作曲家。2015年,她的作品《云之王子》和《夜间轮渡》获得了克莱美大奖的提名。

        安娜·克莱恩擅长吸收民间旋律,其创作灵感具有开阔的视野,跨界的创作方式让她的作曲更加灵活自由。这部协奏曲洋溢着浓郁的美感,不仅旋律满载力量,情感表达也都简练而精准。这个作品包含五个乐章,对应的是鲁米五行诗《舞蹈》。鲁米在诗中恳切地鼓励人们,不管任何时候都要继续起舞。从生命出发,安娜获得了鲁米《舞蹈》的灵感,这部作品富有视觉美感,她不仅用自己的音乐描绘出了舞蹈的飘逸,更用一种舒缓内敛的旋律治愈着心灵。在这里,舞蹈的意象展现出的是一种颠扑不破的顽强意志:即便受伤,也要撕掉绷带起舞。因为在血液里流淌的是跳舞的基因,这是生命的力量,会绽放出饱含自由之美的绚烂花朵。音乐会上,大提琴家扬·沃格勒用热情质朴的演奏将这些原始的激情澎湃展现。

        如今,安娜的作品经常为舞蹈家拿来编舞,比如帕姆·塔诺维茨为皇家芭蕾舞团编舞的《呼吸的雕像》,旧金山芭蕾舞团尼古拉斯·布兰克编舞的《舞蹈》。安娜痴迷于视觉艺术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比如她的作品《地图集》,就是从德国画家格哈德·里希特的作品集中获得的灵感;《色域》从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的画作中获得灵感;《抽象》则是从五幅当代画作中获得灵感。安娜还喜欢从新科技中寻得创新的方法,她与音频工程师乔迪·埃尔夫合作利用“增强管弦乐”创作了作品《大雁》,将世界一流管弦乐团的音色与处理过的合成音色相融合,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