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7月31日 星期三

    博物视界

    植物的“鲸落”,生命的礼赞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7月31日   16 版)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意]瓦伦蒂纳·戈塔迪、[意]达尼奥·米塞罗基[意]马切·米克诺/著绘,何文珊/译,严莹/审定,译林出版社2024年7月第一版,54.00元

        ■宋旸

        在今年4月的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上,有一本新人创作的青少年科普图文书备受瞩目,赢得了今年的非虚构类特别提名奖,它就是《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这本只有40页的小书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够在3355种图书中脱颖而出呢?

        揭开植物界“鲸落”的神秘面纱

        鲸鱼在海洋中死亡并沉入海底的过程被称为“鲸落”。鲸鱼庞大的尸体落在海床上,可以供养一个以分解者为主的生态系统长达百年之久。“鲸落”被称为深海的生命“绿洲”,由此产生了“一日暮而千星现,一鲸落而万物生”的说法。其实,在植物界也有类似的现象,它的名称不如“鲸落”浪漫,但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意义绝不亚于前者,这就是“倒木”。

        倒木,顾名思义,就是倒掉的、死去的树木。在森林中,产生倒木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一场风暴或一道闪电,也可能是虫蛀或病害。倒掉的树木静静地伏卧在地上,生命的陨落并非终点:它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林中的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等提供理想的生境,以另一种形式,成为森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木倒,万物生》,原文书名为“倒木”(Caduto),描述的正是倒木历经四季、缓缓降解的过程,以及围绕它所形成的、生机勃勃的微型森林生态系统。作品的主创来自意大利一个小小的图书工作室Cocai,主要成员有平面设计师、自然科学插画家瓦伦蒂纳·戈塔迪,自然科学研究者丹尼奥·米塞罗基和马切·米克诺。这个小团队喜爱将视线投注在自然界鲜少有人关注的对象上,用简洁的语言和充满艺术感的画面,从细微之处讲述大自然的生命力量。

        这一次,他们选择对一根倒下的死树进行持续观察和描绘。它就像剧院的舞台,不同类型的生物粉墨登场,在倒木的不同部位定居、进食、躲藏,既合作共生,又相互竞争、弱肉强食,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存大戏。

        一木倒,万物生

        倒木为绿荫蔽日的森林开了“天窗”,成了一座天然、好客的“建筑物”,昆虫、苔藓和地衣、真菌和软体动物、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森林野花、大型动物……森林居民们在书中轮番登场,演绎着它们与倒木之间的故事。

        据研究显示,森林中八成以上的树木幼苗,是从倒木上繁育出来的。栖息在倒木上的真菌和细菌将它的枝干和凋落物转化为腐殖质,为植物提供珍贵的营养来源。昆虫在树干上打洞产卵,它们的幼体啃食开始疏松的树干,并挖掘出精美的虫道。软体动物在树桩的缝隙里找到藏身之处,附近的苔藓和地衣是它们的美食。枯树空洞的树干是松貂等许多小型动物最理想不过的冬季小窝,也是野鼠、松鸦等囤积粮食的“储藏室”。小小的倒木居民引来鼩鼱、狐狸,乃至猞猁、棕熊等动物前来觅食,它们在倒木上下和附近挖掘、翻找,往往能收获一顿饕餮盛宴。它们的幼崽则将这里当作安全的游乐场,躲藏攀爬,乐此不疲。而对于大型食草动物而言,倒木则可能成为它们逃命路上的“绊脚石”!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们可能很难想象,看似无用的倒木,并不是“垃圾”,围绕它形成的微型世界竟是如此鲜活、热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倒木同样如此。正因为热闹的森林倒木“社区”在维持高生物多样性和延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方面的突出作用,所以倒木又被称为“nurse log”(保姆木)。

        森林为我,我为森林

        描述完“倒木社区”的欣欣向荣,《一木倒,万物生》的最后两个篇章回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人类行为对自然的影响及其边界。

        人类应该在自然森林留下什么样的痕迹? 正如作者所说,“只留下小径上的足迹。只有不尊重森林的人才会留下塑料、玻璃和其他人工材料”。不在自然界留下人工垃圾,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不过,这仍不够。

        回想我们在城市中常逛的公园、植物园,那里规划得宜、整洁清爽,工作人员精心养护花木和草坪,倒伏的树木、凋落物往往会被及时清理,还会定期使用杀虫剂,杀灭有害昆虫。为了保证园区环境的“整洁”“健康”和安全,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作者指出,如果我们稍稍改变行为习惯,把更多的空间“让渡”给自然的力量,或许会收获不一样的乐趣: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不会浪费,一切都会进入循环,物尽其用;新的平衡将慢慢产生,更加生机勃勃的景观或许就在不久之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就保留了“倒木”景观。毁于台风的一根倒木边的立牌上写着:“倒木一样为林下植物及幼苗等提供生境,贮存养分和水分、固氮,阻挡水土流失、保护林地生产力,是森林重要的碳库和养分库,因而被誉为森林的另一种姿态,对于河流、溪谷乃至地球表面形态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

        树的生命结束了,它们的叶子脱落,枝干枯萎,躯干终将腐烂分解,但一切都不会被浪费。在未来的几十年乃至数百年里,倒伏在地的树木将以另一种形态反哺自然,重获新生。我们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也因这样的生命循环而受益。当我们在林间遇见倒木时,不要再将它们视为废物或垃圾,不妨做一个礼貌的“社区访客”,静静欣赏它躯干上的苔藓和蘑菇,以及上下四周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昆虫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