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相机、影视、互联网、电脑、多媒体等的普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真正进入影像时代,影像越来越取代文字成为主流的视觉接受方式。影像作为信息源,容易形成接受信息的被动性和惰性,但影像也带来新的可能性,影像是接受外界信息更直接、更本源的方式,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我们必须直面这一人性和现实。新世纪以来,“视觉文化”成为学界关注的对象。
其实,对于鲁迅研究来说,“影像”是题中应有之意。以文字为工具的鲁迅对图像有着强烈的兴趣并具有很高的眼光和趣味,他幼时痴迷于描摹绣像小说插图,后来收藏汉画像拓片,亲自设计书籍封面,设计了完美的北大校徽,引介异域美术,支持中国的版画与连环画事业,这皆显示其与影像的缘分,在鲁迅的文字中,常有基于一流视觉感受的表达。他是文学家,诚然也是真正的美术家。
陈力君在2013年就申报立项了国家社科基金的课题“‘鲁迅影像’历史建构与现代价值研究”,现在,经过多年的沉淀,以项目成果为基础的专著《“鲁迅影像”的历史与价值》终于出版了。她希望我“批评”一下,我想借此机会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鲁迅在世时,人们喜欢拍鲁迅,他自己也颇感兴趣于照相,一生中各个阶段都有留影;鲁迅逝世后,有关鲁迅的影像资料包括照片、画像、连环画、电影、电视更是层出不穷,构成了围绕鲁迅的极为丰富的影像世界。作者敏锐地意识到“影像”在鲁迅研究中的重要性:“鉴于文字主导的学术传统,此类影像史料在鲁迅研究史上只作为文字材料的辅助或者补充说明,影像史料的形成机制和意义价值长期处于被漠视、忽略的状态。当下,视觉文化日益深入社会生活,鲁迅研究中的影像史料越来越丰富,可阐释的空间越来越广阔。这些充满人间烟火味的鲁迅影像突破了既定的研究思路,激活了静止和固化的鲁迅形象,渐渐成为鲁迅研究的新热点和新增长点。”
就我有限的目力范围看,《“鲁迅影像”的历史与价值》是目前学界以鲁迅影像为专题的第一本研究专著,它首次对有关鲁迅的影像史料进行了全面整理,在此基础上对其“形成机制和意义价值”进行了深入揭示。论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影像历史”所考察的对象都是影视中的影像材料,是该书考察的重点所在,聚焦于80多年来“三种类型的鲁迅影像:电影文献片、电视纪录片和演剧影视片”,前两类属于纪实性鲁迅传记纪录片,第三类包括调动更多影像元素和阐释声音的专题纪录片和由演员扮演的影视剧,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详细考察。电影文献片从最早的不到2分钟的葬礼视频,到鲁迅迁墓时拍摄的《鲁迅生平》,再到197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鲁迅战斗的一生》、1980年代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鲁迅传》和199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鲁迅之路》,在形象定位、影像语言和手法技巧等多方面进行梳理和比较,关注点在历史的代表性,展示不同时代鲁迅影像塑造的特色,揭示了影像背后的历史信息。作者还以专章形式分别对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魂》、90年代丁荫楠导演的电影《鲁迅》、新世纪央视推出的《先生鲁迅》等进行解读,其中有专题纪录片,也有演员扮演的传记电影以及鲁迅传记电视剧,从“视角”“形象”“镜语”三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借助新媒体,以翔实的资料,细致到位的描述和文化解读的立场,构筑了另一维度的真实的鲁迅形象”。
下编“视像内外”则涉及连环画中的鲁迅形象、日本漫画中的鲁迅形象、鲁迅作品的影视改编以及“影像化的地域和风格”。作为对鲁迅影像的全面考察,我觉得还有些内容可以纳入研究视域。鲁迅雕塑在鲁迅形象构造史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利于我们考察鲁迅影像的形成机制。鲁迅作品的舞台剧改编也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板块,有关鲁迅的舞台剧涵盖各类戏曲和话剧,前者具有传统性和地方性,后者具有创造性和先锋性,研究起来也别有意味。就演员饰演的鲁迅形象来说,非鲁迅专题的影视中出现的鲁迅形象也值得关注,如电影《黄金时代》和电视剧《觉醒年代》等。
综观全书,本书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对鲁迅影像的整体梳理,对经典个案的详细比较、分析和解读;二是侧重于对影视中的鲁迅影像的考察,这是鲁迅影像研究的薄弱环节,已有的研究多聚焦于图像,对影视中鲁迅影像的聚焦填补了这一空白;三是采取影像研究的专业视角和话语。影视影像是与文字不同的文本研究对象,作者避开以前文字文本研究中已经熟练的一套研究话语,采取更契合对象的研究方法,将其运用到细致的分析中;四是对影像背后“形成机制和意义价值”的关注。作者意识到“鲁迅影像潜存着两个源头:一是记录的鲁迅形象;二是建构的鲁迅形象”,这是更有价值的问题意识,其对影像的分析始终不离“形象建构”的视点,因而对鲁迅影像的梳理分析其实也是对鲁迅“形象”建构史的考察。
对鲁迅的解读、阐释、研究本质上都是后人依据原始资料(创作文本、生平资料、亲友回忆和经典阐释等)对鲁迅形象的建构,影像因其直观性和生动性与“形象建构”具有更直接的关系,每一次鲁迅影像的塑造背后,都关联着丰富复杂的来自时代和地域的、文化和政治的背景信息,影响到价值定位、表现手法和媒介方式等,影像与文字一道,深刻地参与了“鲁迅形象”建构的历史。考察“鲁迅形象”的建构,影像是一个值得开掘的丰富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