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7月24日 星期三

    左诗右史,跟随李白,漫游大唐

    张永堃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7月24日   14 版)

        张永堃:凤凰出版社人文社科编辑室主任,副编审。曾策划编辑《长安道上》《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等。

        推荐图书:《李白诗集全注全译》

        众所周知,杜诗有“诗史”之称。而这一说法最早提出,其实与李白有关。晚唐孟启《本事诗·高逸》称:“(李白)常出入宫中,恩礼殊厚,竟以疏纵乞归。上亦以非廊庙器,优诏罢遣之。后以不羁,流落江外,又以永王招礼,累谪于夜郎。及放还,卒于宣城。杜所赠二十韵,备叙其事。读其文,尽得其故迹。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杜诗对李白生平遭际“备叙其事”,并将自己在安史之乱中的颠沛流离也“毕陈于诗”,故号为“诗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宋本《李太白文集》中留存的近千首诗歌,亦无愧“诗史”之称。因此,学界早已有共识,鉴于李白生平的史料十分有限,将李白的诗歌作为史料运用,考证人物经历和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当开元盛世之时,饱览名川大山,写下了《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夜下征虏亭》等众多山水诗,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赐金放还后,李白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梁甫吟》《行路难》《将进酒》等诸多名篇抒发了他的苦闷。从安史之乱爆发到被流放夜郎,李白的诗多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奔亡道中五首》是典型。人们多以为李白是浪漫不羁、超然世外的诗仙,其实失之偏颇。李白不同时期的诗都对社会现实给予极大的关注,表现出关心时弊的现实主义情怀。

        然而,要想将李白的诗当史料读,仍有不小的障碍。因为李诗多抒情,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往往不记载时地背景。《李白诗集全注全译》则为读者扫清了障碍。本书以宋蜀本《李太白文集》为底本,对李白诗歌进行注译。每首诗分“题解”“原诗”“注释”“译文”四部分。“题解”对诗篇的创作背景及思想主旨进行精要提示。“注释”全面扼要,涵盖字词、典故与赏析各个方面。诗的译文是本书最大的特色,编写者以当代散文语体译出李白诗作,首先追求准确,然后再求文采藻饰、文气流畅。翻译的首要考虑是切合诗的原意,而不是自己作诗,因而极少离开原诗进行发散补充,或是抒一己之情。简而言之,本书通过题解和注释,将读者带回诗篇创作的历史现场;又通过精准的翻译,如实描述李白的所思所感。古人读书治学有“左图右史”之法,而今天本书的读者展卷观览,庶几会有一种“左诗右史”的独特阅读体验。读诗也是读史——在感受李白诗歌艺术亘古魅力的同时,我们也在跟随李白漫游大唐。我们看到李白的仰天大笑、拔剑四顾,也看到大唐的世间万象、无限风光。

        本书的三位主要编写者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大家。詹福瑞曾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刘崇德曾任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葛景春曾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三位先生认为,让李白穿透历史的隔膜,走进当代人的心灵,是研究李白的学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本书的前言即为一篇极有学术价值的人物小传,全面讲述了李白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创作风格,是真正能带给人启迪的大家小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