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打破考古人才全链条培养的制约瓶颈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7月17日   20 版)

        还记得4年前被考古圈“团宠”的“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吗? 近日,甘肃省文物局网站发布通知,公布2024年甘肃省文物局直属事业单位校园招聘面试成绩。钟芳蓉面试成绩92.40分,位列其报名的敦煌研究院石窟考古岗位第一名,进入体检环节(新华报业网2024年7月11日)。

        考古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不仅为中国考古科学研究及考古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和知识保障,还将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思政作用,弘扬优秀传统,夯实民族文化自信基石。多年来,尽管考古学被很多人视为冷门专业,但依然有人怀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浪漫情怀,放弃世俗眼光中的“成功”,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当前能否在考古学研究中更加广泛、有效地运用科技考古的方法,已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国家考古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尺。此前,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启动实施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其中的重点方向就包括科技考古。目前,国内科技考古的队伍还在建设之中。各个研究领域普遍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有些省属考古机构里,科技考古方面的人才还是空白。

        说到考古,不少人还停留在“手铲释天书”的想象中。一把手铲,确是考古和历史沟通的一个工具,但考古学在建立之初,就借鉴了生物学、地质学的分类学、地层学方法,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更多的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被广泛应用。多学科考古,正在成为现代考古的大趋势。尤其是公共考古迅猛发展,考古也逐渐由“高冷”走向大众。

        考古学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文理交叉的方法手段,探求历史文明的本质本源,充满了人文魅力和科学精神。要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投身其中,打通考古人才培养全链条,需加强公众考古科普工作,为青年考古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社会基础,培养更多青年热爱考古事业。一方面,要精准对接考古行业发展需求,重点培养紧缺技术人才和高端研究人才,针对紧缺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加强高校与文博单位合作,推动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补齐考古学科课程短板,打通全国考古学科综合实习基地优势资源,促进各高校、各区域间考古学科的交流合作,实现全国考古学科优势资源共享。

        伴随着国家对考古工作的高度重视与着力建设,我国考古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然而,“冷门”“小众”仍是一些人对考古的印象。当前考古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现实瓶颈,而锻造一支后继有人、人才辈出的考古人才队伍需要有情怀的感召,更需要多方合力、精准施策。“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选拔百名考古青年人才,这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研究考古人才规律,尽早打造符合科技考古发展趋势和要求的人才培养链和储蓄池,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江苏省连云港市  吴学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