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新时代中国走向世界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亟需从历史维度弄清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道路的形成和发展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授储著武所著《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1949—1966)》一书,以十一章、近五十万字的篇幅总结了新中国十七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程、特点和经验,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道路的形成和发展问题。
一
该书自觉地坚持以大历史观为指导,主题突出、线索明晰、结构合理、立场鲜明,纵向上揭示新中国十七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程,横向上展现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实践和成就,以丰富的文献史料和纵横结合的叙事方式,初步构建了新中国十七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框架。
首先,阐明主题、主线和主流,体现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规律的深入理解。作者指出,开展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的研究,要突出“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这一主题;要牢牢把握三条主线,即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评价新中国十七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成就与不足,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其主流依然是“成就史、奋斗史与发展史”。
其次,划分历史阶段。作者将新中国十七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新中国成立前的探索期、1949—1952年的初创期、1953—1957年的过渡期、1958—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1961—1966年的曲折发展时期。这样的历史分期基本上反映了新中国十七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再次,坚持“人民立场”“中国立场”的价值判断标准。作者指出,要高举“人民立场”“中国立场”的旗帜,这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和最大特色。该书也始终秉持这一根本标准来衡量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文化现象,如五四前后“学术改造社会”,新中国成立前期学术“服务人民”,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服务国家、人民、社会主义”等,体现了作者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本质的深刻认识。
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要求。该书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尝试从历史角度正确回答时代之问。
什么是“哲学社会科学”? 人们熟知这一术语,但对其内涵与外延,以及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联系和区别等,却不甚知晓。因此,作者首先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术语的含义、“哲学社会科学”形成史、“哲学社会科学”三重意蕴等方面,厘定了“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概念的含义。在界定概念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术语”,“哲学社会科学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针对当前一些学者主张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秉持价值中立的原则,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作者郑重指出:“本质上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体系为其底色的,走的是中国人自己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应该否认其所具有的鲜明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也不应该否定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与学术性,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该书深刻阐释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 该书以专题的形式,分五章专门探讨了新中国十七年中国共产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主要包括领导体制、学术方针、学术规划、学术机构、学术期刊。如第七章“体制分途:哲学社会科学领导体制的构建”,作者先探讨了新中国十七年哲学社会科学统一的科学领导体制的确立、建设、调整、分离,然后进一步探究了中宣部及其科学处的作用、统一的科学领导体制之下社会科学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领导体制初步形成的影响诸问题。最后,作者指出,“新中国十七年是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导体制初步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新中国在统一科学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导体制,并初步奠定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导体制的基础”。
三
长期以来,由于新中国十七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受到“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学界对其评价不一。该书作者认为,对于新中国十七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问题的认识和评价,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全面客观的科学态度。
首先,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作者指出,新中国十七年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两大根本因素: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二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定着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性质,党的领导指明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路径,二者缺一不可。正是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新中国十七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取得一系列成就。
其次,要总结深刻的教训。如对哲学社会科学“大跃进”问题,作者总结了四点认识:(1)哲学社会科学“大跃进”存在学术政治化的问题;(2)哲学社会科学“大跃进”过于夸大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学术研究范畴;(3)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绝不能通过“大跃进”的方式来进行;(4)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曲折、错误,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
总之,《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1949—1966)》一书,以新中国十七年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与实践为研究对象,注意分析党的领导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问题,从具体层面深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初步构建了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框架,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