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从多元一体中品鉴中华文明的恒久魅力

    靳凤林 谢海金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6月26日   09 版)

        《中华文化公开课》,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光明日报社编,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第一版,79.00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如何做好“两个结合”问题做了重要论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以及中华文明以何种方式向前演进就成为特别引人瞩目的重大事情。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和光明日报社联合编撰的《中华文化公开课》一书,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深刻揭橥了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历史动因和生动鲜活的无穷魅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广博弘阔的文化视野中展现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鲜明品格。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活力来源,是中华文化革故鼎新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自信自立的显著标志。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逐渐形成和确立了开放包容的鲜明品格,该书所揭示的良渚文化、二里头文化、大运河文化等重要内容深刻反映了中华文明融合式发展与融入式延续的模式特征,特别是该书论及的敦煌文化与云冈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华文明多民族交流交融、东西方互通互鉴的历史进程。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基础是对自身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豪,这是中华文化“自强不息”的内在底气,而不断强化对“他者”的认识、认知和认可,则是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外在表现。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鲜明品格,奠定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基调和底色,开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共存的格局,铸就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恢弘壮丽的气象。《中华文化公开课》还深刻揭橥了中华文明在新时代和新征程上所承担的新使命,这就是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即以开放的姿态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以包容的胸怀来化解冲突、凝聚共识、取长补短,在借鉴和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再造中华文明新形态。

        从生动鲜活的文物史料中感知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对文化发展多元路径的系统思考,是对社会进步规律的深刻认识。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化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华文化日益丰富、不断进步的内驱动力。《中华文化公开课》一书展示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文物史料和精美图片,从红山文化、二里头文化、良渚文化、大运河文化到敦煌壁画、云冈石窟、故宫藏宝、中华典籍,可谓应有尽有。以中华民族的龙文化为例,从红山文化的C形玉龙到二里头的绿松石龙形器,再到故宫博物院中形态各异的龙形浮雕,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文物史料既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对龙图腾的钟情不变和守正不移,又让我们看到了龙的具体形态在历史长河中日新月异和层累发展,反映了中华文化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路径。守正和创新既是一体两面,又具有独立内涵,它充分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守正就是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守的是方向之正、道路之正、立场之正和性质之正,具体来说,就是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坚决拥护党的文化领导权、坚决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就是勇于探索、开辟新境”,创的是思路之新、话语之新、机制之新和形式之新,实质是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无论是赓续历史文脉,还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都需要我们在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中奋发进取。

        从深入浅出的文化阐释中透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价值理念。价值理念是一个人或团体对其崇高精神追求所确立的终极信念,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道德力量和精神内涵,蕴育着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民族性格,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重大难题的重要启示。从“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到“两千两百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从二里头的夏墟到北京城的故宫,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时空变幻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价值理念。《中华文化公开课》一书通过对文明曙光的描述、对历史实证的分析、对王朝气象的诠释等一系列文化主题内容的生动讲述,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 古至今所崇奉的优秀价值理念。诸如:讲仁爱、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自强不息、讲信修睦、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和而不同、文以载道、民为邦本、胸怀天下的人文精神。正是通过对这些价值理念的弘扬光大和当代传承,彰显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对道德规范的认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深刻折射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内在价值追求。在国内外思想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东西方价值交锋越来越频繁的新形势下,通过《中华文化公开课》这种深入浅出的文化阐释,有助于全面透视中华民族价值理念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培育和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揭示二者共同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脉,无疑对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实践关怀意义。

        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中把握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生存之道。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中华民族逐渐融多元于一体、汇多源于一流,创造了熠熠生辉的历史篇章和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凝结了一体同心的精神品质和一以贯之的生存之道。《中华文化公开课》通过八个文化主题的生动讲解,全面诠释了中华民族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和谐共生、和平共处的相处之道,共存共赢、互惠互利的发展之道,无不凝结着中华民族的集体生存智慧。从良渚的中心宫殿区,到北京的城市中轴线,不同时空的都城规划都贯彻着择中居和、求中尚和的理念。从丝绸之路“咽喉地”的敦煌到民族融合“交汇点”的大同,不同时空的文化交融都贯彻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生存理念。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在生动讲述着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实践智慧。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勇于创新。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华文化公开课》无疑为彰显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华章,奠定了深厚而扎实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者靳凤林、谢海金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