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本书紧盯时代现场,呼应现实关切,将日新月异的现实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以及成功经验范例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有效的阅读张力。

    新时代共富之路的倾情抒写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6月05日   11 版)

        《走向共富的足音》,陈崎嵘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24年2月出版,128.00元

        ■马季

        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凝聚了一代代中国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建设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是新时代赋予浙江的重要历史使命。长篇报告文学《走向共富的足音》将目光投至杭州市临平区,以区内各行业领域的致富带头人为纲,全面真实地呈现了临平自撤市设区后在产业、三农、治理、教育、公益、文化等方面的蝶变之路。全书共十章,每章主题不同,前附采访札记,从不同角度记录剖析临平近两年的发展。作品的内容安排和写作思路体现了对“共富”的精准阐释: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之路既需要制度政策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全体人民的积极实践;既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是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有机统一。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行走的文学,记录现实、书写时代是其文本底色,也是作家的使命担当。在这部作品创作过程中,陈崎嵘本着“做人民的学生,在生活中深造”的态度深入生活,临平区龙头企业,研究院大楼,村委会办公室,外卖小哥车后坐,老鞋匠的摊头,到处都有作者的身影。他历时近四个月,采访二百余人,完成了这部倾情记录新时代临平共富路的力作。作者曾在浙江多地任职,干部与作家的双重视角使作品兼具高度与温度,具有时代格局与人民视角。也许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走向共富的足音》在记录人物、书写故事的过程中不仅用心用情,还重在探索人们行动背后的主体意识和精神动能,夹杂作者偶尔或智性或幽默的评论,使得作品在真实性的第一原则之外呈现出生动的艺术性和生活质感。

        《走向共富的足音》实现了书写时代“大”与“小”的平衡。“共同富裕”的分量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都是重的,但在不同群体眼里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表达形式,这也侧面印证了现实生活的多面性、复杂性,以及实现这一千年宏愿的艰巨性。在书中,我们能看到社区公益者、土特产传承人、修鞋匠、外卖小哥等人的生活轨迹。作者几乎是怀着谦卑的学习态度与他们沟通和交流,在获得最真实的一手资料的同时也近距离接触了这个时代最为鲜活的群体。他们勤勤恳恳,爱岗敬业,是新时代共富路上最可爱的人。相对而言,这些人是社会的边缘群体,较少受到社会关注,更难在宏大叙事的主题下进入作家视野。而作者以客观平实的视角,饱含深情地对他们的生活进行了生动阐述,为作品增添了一抹温情。

        推进共同富裕是一项漫长而伟大的工程,书名中的“足音”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既是临平干部群众撸起袖子,迈开步子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进步留下的美好回响。伟大事业总是显现出现实生活的深刻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作家笔下饱满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细节将其一一展现。《走向共富的足音》紧盯时代现场,呼应现实关切,在叙事的中凸显了临平人与新时代共情的旋律与基调,将日新月异的现实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以及成功经验范例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有效的阅读张力。另外,本书内容详实,构思精巧,剪裁得当,在真实、“有我”“有趣”中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为一部难得的“落地有声”的纪实文学作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