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读诗漫笔(33)

    说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22日   15 版)

        ■顾农

        初唐诗人宋之问(字延清,656? -712)才华横溢,很早就荣登进士第(上元二年,675),写应制诗的水平很高,在当年的宫廷文学活动中大出风头。与此同时他又非常热衷于在官场里钻营谋利,曾先后投靠女皇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武家后期代表人物武三思和野心勃勃的安乐公主(她迫切希望登上皇位,为此不惜害死亲生父亲唐中宗李显),在这些靠山的庇荫下非常得意。可惜初唐的宫廷政治里风云变幻莫测,一旦靠山倒台,他的命运就直线下降,所以他曾不止一次地被贬官流放,直到最后死于非命——其实这位才子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定见,他的小人行径只不过是想依附眼前的某一大人物以捞取若干好处罢了。

        宋之问可笑可怜的宦海沉浮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当他春风得意的时候,精密地研究过近体诗的格律,为五律的成熟和七律的进步做出过重大的贡献;而他对当下大好形势的刻意歌颂客观上也颇有助于此后所谓“盛唐气象”的形成(参见顾农《上官婉儿的文学史意义》,《女作家学刊》第4辑,学苑出版社2023年4月版)。等到被赶出宫廷迁谪到蛮荒之处去以后,宋之问又很自然地抒发深刻的切身之痛,描写前所未见的风景,而他先前的诗学修养继续发挥作用,于是不期然而然地贡献了若干情景交融文质兼美的名篇。

        《旧唐书 · 宋之问传》说:“之问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布远近。友人武平一为之纂集,成十卷,传于代。”可知他为人所重的作品乃是他官场倒霉时的产物,这种“诗穷而后工”的情形很值得关注。试看他第一次窜谪途中的《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这位宫廷文学的大才子这时被贬到大庾岭外的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南)去当一名小小的参军,是因为他所谄附的张易之忽然倒台被杀:“神龙元年(705)正月,则天病甚,是月二十日,宰臣崔玄暐、张柬之等起羽林兵迎太子。至玄武门,斩关而入,诛易之、昌宗于迎仙院,并枭首于天津桥南。则天逊居上阳宫……朝官房融、崔神庆、崔融、李峤、宋之问、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等皆坐二张窜逐,凡数十人。”(《旧唐书·张行成传》)在这一场巨变以后,宋之问被赶出首都洛阳,“仲春辞国门,畏途横万里……严程无休隙,日夜涉风水”(《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先到洪府(南昌),然后继续南行,准备越过南岭去泷州。

        宋之问是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一向在洛阳、长安一带活动,现在被一棍子打到这南方蛮荒之地来,不能适应这里的瘴气,前途相当渺茫,情绪非常恶劣;好在他总算还能于苦中作旷达之想,说是明天到了大庾岭之南,就可以欣赏这里先于岭北开放的梅花了。

        大庾岭是当时华夷间的分界线,也是气候的分界线,岭上以梅花著称,而岭北岭南花期不同,一种夸张的记载甚至说,岭上的梅花“南枝落,北枝开,寒暖之候异也。”(《白孔六帖·梅》)现在自己竟然投荒万死地跑到这里来目睹这样的胜景了。

        人们在严重倒霉的时候最好能设法安慰自己,坚持下去,等待形势的变化。能不能这样自我安慰是大不相同的。后代的读者可以不去管诗人宋之问何以会在半百之年大老远地跑到大庾岭上来望乡看梅花,而一味赏识此诗中还算是比较积极的心态,只取其长,亦无不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