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残卷缀合对敦煌文献定名与整理的推动

    秦龙泉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22日   15 版)

        图1北敦10649号+北敦11455号+北敦3914号(前部)缀合示意图

        图2北敦3474号(后部)+北敦6134号(前部)缀合示意图

        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是《法华经》现存三种汉译全本之一。它是大乘佛教的经典,在唐代前后流传甚广。敦煌本《妙法莲华经》多为残卷或残片,因此,缀合工作至关重要。笔者在调查敦煌本《妙法莲华经》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残卷由于存文内容较少,导致无法确切定名。主要有如下情况:不能确定为《妙法莲华经》或《添品妙法莲华经》;不能确定《妙法莲华经》的具体分卷;前贤确定具体卷次有误等等。然而通过缀合,有时可以解决以上定名问题。

        一、确定缺题残卷的题名

        《妙法莲华经》与《添品妙法莲华经》在内容上相似度很高,几乎无法区分。仅根据缺题残卷的存文内容,是难以确定《妙法莲华经》或《添品妙法莲华经》的。如果我们将缺题残卷与有标题残卷缀合,就可以确定缺题残卷的题名。

        例一、北敦10649号,残片,如图1右部所示,存4残行,每行仅存上部1—10字。楷书。有乌丝栏。卷面有水渍。原卷缺题,《国图》拟题“妙法莲华经卷五”,条记目录称该卷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又北敦11455号,残片,如图1中部所示。存14行,行16字(所存多为偈语)。楷书。有乌丝栏。原卷缺题,《国图》拟题“妙法莲华经卷五”,条记目录称该卷卷面有残洞及水渍,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以上二号残存文句既见于《妙法莲华经》卷五,又见于《添品妙法莲华经》卷五,具体出处不易断定。今考北敦3914号,21纸,前部如图1左部所示,前残后全,存578行,行约17字。楷书。有乌丝栏。卷面有水渍。文中有标题“妙法莲华经从地踊出品第十五”“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尾题“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国图》条记目录称该卷首纸有残洞,上边下边有破损,为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此号与前揭二号字迹相同,实为同一写卷之撕裂,可以缀合。缀合后如图1所示,三号依次左右相接,北敦10649号与北敦11455号衔接处原本分属二号的“实”“缘有从”四字得以复合为一;北敦11455号与北敦3914号衔接处原本分属二号的“亲近”“屠儿魁脍”“捕”七字皆得以复合为一,“亲厚”“獦鱼”四字亦可大致拼合。又此三号卷面皆有水渍,行款格式相同(皆有乌丝栏,据全文补足所缺文字后,行约17字,行间距及字体大小亦相近),书风相近(墨色浓淡不一,捺笔出锋,笔意相连),可资参证。此三号既可完全缀合,而后一号文中有“妙法莲华经”品题及尾题,前二号《国图》拟题“妙法莲华经卷五”,甚是。三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始“如实相”句次字左部残笔,至尾题“妙法莲华经卷第五”止,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9/37B12—46B14。

        二、确定残卷的具体分卷

        敦煌本《妙法莲华经》以七卷本为主,同时也有少量八卷本、十卷本,甚至存在罕见的两卷本及九卷本。限于残卷篇幅,前贤通常将难以确定分卷的残卷暂归入七卷本。借助缀合,我们可以重新确定这些残卷的具体分卷。

        例二、北敦1483号,前后皆残,存5纸,113行,行约17字,原卷无题,《国图》拟题“妙法莲华经卷五”,条记目录称该卷经黄纸,为7—8世纪唐写本。北敦1462号,前后皆残,存4纸,86行,行约17字,文中有标题“妙法莲华经从地踊品第十五”,《国图》条记目录称该卷经黄纸,为7—8世纪唐写本。北敦1441号,前残后缺,存4纸,86行,行约17字,原卷无题,《国图》拟题“妙法莲华经卷五”,条记目录称该卷经黄纸,为7—8世纪唐写本。

        北敦1483号、北敦1441号二号残存文句既见于《妙法莲华经》,又见于《添品妙法莲华经》,具体出处不易断定。北敦1462号文中有标题“妙法莲华经从地踊品第十五”,《国图》视为七卷本。今考北敦1535号,前后皆残,存3纸,78行,行约17字。文中有标题“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国图》拟题“妙法莲华经(八卷本)卷五”,条记目录称该卷经黄纸,为7—8世纪唐写本;又称“与《大正藏》本对照,分卷不同。相当于卷四劝持品第十三后部至卷五安乐行品第十四前部。故知为八卷本”。此号与前揭三号字迹书风相同,可以缀合,缀合顺序为:北敦1535号+北敦1483号+北敦1462号+北敦1441号。四号缀合后,各号依次左右相接,北敦1535号与北敦1483号衔接处原本分属二号的“说法亦不乐见若入”八字,北敦1483号与北敦1462号衔接处原本分属二号的“与田”“金银”四字,北敦1462号与北敦1441号衔接处原本分属二号的“无量”“已各诣”诸字,皆成完璧。又四号皆经黄纸,纸高略同,行款格式相同(皆有乌丝栏,天头地脚高度略同,行约17字,行间距及字体大小亦相近),字迹相近,书风似同(皆为楷书,横画起笔出锋,笔意相连),可证确为同一写卷之撕裂。四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始“尒时佛姨母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句末字左部残笔,至“而说偈言”句止,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9/36A12—41B11。

        《国图》条记目录称北敦1535号为《妙法莲华经》(八卷本)卷五,甚是;而北敦1483、北敦1462、北敦1441三号的条记目录未作相应说明,盖皆视作七卷本;此四号既可完全缀合,则后三号亦必为八卷本,应一并拟定为《妙法莲华经》(八卷本)卷五。

        三、匡正前贤确定卷次的疏误

        限于客观条件,前贤无法确定一些残卷或残片的具体系统,而暂将其归入七卷本,同时也确定了卷次,但难免出现差错。通过缀合,我们既能重新确定系统,又可以匡正前贤确定卷次的疏误。

        例三、北敦6134号,2纸,纸高26厘米。前部如图2左部所示,前后皆缺,存54行,行17字。原卷无题,《国图》拟题“妙法莲华经卷六”,条记目录称该卷经黄纸,卷面有油污及水渍,为7—8世纪唐写本。

        该号残存文句既见于《妙法莲华经》,又见于《添品妙法莲华经》,具体出处不易断定。今考北敦3474号,2纸(前纸为护首),纸高26厘米。后部如图2右部所示,前全后缺,存25行,行17字。卷面有油污及水渍。首题“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其下有小字标卷数“七”,《国图》拟题“妙法莲华经(八卷本)卷七”,条记目录称该卷经黄纸,为7—8世纪唐写本;又称“与《大正藏》本对照,分卷不同。本号属八卷本”。此号与前揭一号残卷字迹书风相同,可以缀合,缀合顺序为:北敦3474号+北敦6134号。缀合后如图2所示,二号依次左右相接,北敦3474号末行行末“不敢轻”三字与北敦6134号首行首字“慢”相连成句,中无缺字。又二号皆经黄纸,卷面皆有油污及水渍,纸高相同,行款格式相同(皆有乌丝栏,天头地脚高度略同,行17字,行间距及字体大小亦相近),字迹相近,书风似同(皆为楷书,横画起笔出锋明显,笔意相连),可证此二号确为同一写卷之撕裂。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始首题“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至“皆蒙菩萨”句止,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9/50B23—51B21。

        《国图》条记目录称北敦3474号为《妙法莲华经》(八卷本)卷七,甚是;而北敦6134号《国图》拟题“妙法莲华经卷六”,条记目录下未加断语,盖视为七卷本。此二号既可以完全缀合,则北敦6134号亦必为八卷本,应拟定作《妙法莲华经》(八卷本)卷七。

        上面我们结合敦煌本《妙法莲华经》的具体例子,从确定缺题残卷的题名、确定残卷具体分卷、匡正前贤确定卷次的疏误等角度,分析了缀合对于定名的意义。残卷的缀合不仅有利于定名,而且为敦煌文献的进一步整理与深入研究带来帮助。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