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社会史研究“过时了”吗?五位学者在太原座谈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22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王洪波)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山西省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社会史学科建设五人谈”活动近日在山西大学举行。活动邀请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罗志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常建华、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赵世瑜、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特聘教授杨念群、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行龙等五位知名学者围绕中国社会史学科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进行分享和交流。山西大学副校长郝平教授担任主持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的师生参加了活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史研究在国内史学界异军突起,备受瞩目。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发展,社会史已是史学诸分支中不容忽视的存在。但与此同时,对于社会史学科的现状,外部不无批评的声音,如认为当下社会史研究存在“碎片化”问题,社会史研究“过时了”等等;史学界内部对社会史学科如何发展也颇多讨论。五位学者的发言就围绕上述主题展开。

        杨念群认为,改革开放前的历史研究,政治史、事件史一支独大,而我们对基层社会的了解严重不足,社会史的兴起有力地改变了这种状况,受到各方欢迎。但当下社会史研究确实一定程度上存在“碎片化”的问题。赵世瑜分享了自己近年来在太湖地区、东北地区开展历史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经历,强调是问题在牵引着他的脚步、指引着他的选题方向,“重要的是问题,而不是学科”。行龙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史学科的发展史,特别是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创立与发展的历程。他指出,社会史是眼光向下的,“我们应该强调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结合”。常建华指出,正像“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切历史都是经济史”那样,也可以说“一切历史都是社会史”。他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史研究经历了从关注社会结构到关注日常生活的变迁,社会结构的研究绘出了骨架,日常生活的研究则填充上了血肉。罗志田表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当下中国史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基本特点,他本人的研究就跨越了思想史、学术史、社会史等,相互之间不必划出清晰的界线。进而讲述了他对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关系、县以下的乡和中国的民间社会、“士君子”在民间社会扮演的角色等问题的看法,认为中国古代是“小政府”“节能型政府”,因而民间社会发挥着巨大作用。

        倡导政治史与社会史的有机结合、从地方社会解释国家历史、重视县以下的乡和民间社会的研究,将长时段、整体史、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将社会史的理念扩散到中国史学的各个领域,是专家们在本次讨论会上的一个基本共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