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萨尔曼·汗:我们正处在教育领域内变革一切的转折点

    汗学院创办人出版新书《美丽新言语:人工智能将怎样彻底改变教育(以及为什么这是好事)》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22日   17 版)

        2023年4月,萨尔曼·汗在技娱设(TED)大会发表题为《人工智能如何拯救(而非摧毁)教育》的演讲。技娱设大会图片

        萨尔曼·汗新著《美丽新言语:人工智能将怎样彻底改变教育(以及为什么这是好事)》

        ■本报记者 康慨

        47岁的孟加拉裔美国科技教育工作者、著名的免费网上教育平台及非营利机构汗学院创办人萨尔曼·汗(Salman Khan)出版新书,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教育的未来。

        《美丽新言语:人工智能将怎样彻底改变教育(以及为什么这是好事)》(Brave New Words: How AI Will Revolutionize Education [and Why That's a Good Thing])厚272页,5月14日由北欧海盗社出版。书名套用了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里 米兰达的 台词 (brave new world),亦为英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1932年的著名小说《美丽新世界》所直接使用。

        教育界的很多人士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感到忧心忡忡,担心它会扼杀整个行业。汗的这本新书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在回顾了人工智能的来龙去脉之后,他相信这些尖端的工具将以各种积极的方式,彻底改变我们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从而引发教育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积极变革。聪明的老师、家长和学生总能也必须找到让人工智能为己所用的方法,因为无论我们喜欢与否,人工智能都将继续存在且不断进步。

        汗在书中指出,对于关心子女成才的家长来说,人工智能可以适应每个学生的个人进度和风格,识别他们的优势和需要改进之处,提供量身定制的支持和反馈,以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补充,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汗强调,在教育领域拥抱人工智能并不是要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是要通过定制化、可访问的学习工具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他们为进入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作好准备。

        《美丽新言语》所讲的不仅仅是人工智能的技术层面,还一并展望了它的社会意义、伦理关系和实际影响。

        汗在书中写道:

        20年前,我的表妹纳迪娅学习数学时需要帮助,于是我给她提了个建议:我白天上班做对冲基金分析师,又有计算机科学背景,可以通过即时通讯或电话为她提供远程的单独辅导。辅导对她好像很有效,而亲戚们很快就把我提供免费辅导的消息传开了。不到一年,我便定期辅导十来个表弟表妹了。

        为了帮助他们,我开始编写基于网络的数学练习软件,让他们借以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并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而我也能追踪他们掌握到了何种程度。我给这网站取了个我能找到的唯一一个像样的域名——汗学院。看到到一对一学习的力量,我很快开始思考怎样扩大这一平台的规模,让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像我表弟表妹一样的学生从类似家教般的指导中获益。

        按照一个朋友的建议,我开始录制视频课,作为软件的补充,在优土伯上发布。到2009年,我的网站每月有五万名学习者,人人渴望得到学业上的帮助。我发现很多用户都是学生,他们将汗学院视为自己或家庭无力负担的私人老师。如今,汗学院已成为一家拥有250多名员工的非营利性机构,用世界50余种语言为超过1.5亿个学习者提供服务。推进世界一流的个性化学习——通常体现为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仍然是我们为所有人提供免费的世界级教育这一使命的核心。

        我长久以来的愿望是让这一机构成为世界上每一个学习者的导师,也始终把它当作我们努力的方向。在个性化支持方面,我们不是简单地为了推进而推进。在汗学院成立之前很久,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和直觉知识)表明,如果进度能够适应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掌握一门学科(即精通所学),孩子们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现状却与此相反:一个有30名学生的班级,即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能熟练掌握,也往往会进入下一个概念的学习。显然,给每个学生都配备一位专门的、随叫随到的人类辅导员成本过高。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就是与科技合作。在我看来,人工智能技术有朝一日会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甚至可能成为忠实模拟真人家教的圣杯。

        ……

        我认识到这项技术有可能改变我们看待中小学、大学及其他教育阶段的方式。人工智能还不够完美。它〔GPT-4〕在数学上犯的错误超过了我的期待,但随着我对它的提示词越来越好,我还是能看到它的进步。那个周末结束时,我在想,如果我把几十位技术和教育领域内最聪明的人召集到一起,和我一起鼓捣这个平台,会发生什么呢? 开放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同意让汗学院团队的另外30余位工程师、内容创建者、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使用GPT-4进行实验。

        编程马拉松(hackathon)的时间到了。

        每隔半年,我们都会在汗学院搞为期一周的活动,与我们的使命相关的任何内容,员工都可以上手。我向团队里的一小部分人展示了GPT-4,让他们试一试。通过合作和创新,我们大胆设想,动手设计,产生出了一些非常出色和重要的想法。我们最终称之为“编程人智松”(hack-AI-thon),几十种全新的、以前从未有人想到的概念和教育方式由此浮现。例如,人工智能帮助教师编写教案行不行?与学生展开辩论? 创建课外自修作业?帮助学生消除压力或激励学生创造新想法?用这项技术来测验学生或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为学生创造新颖的活动。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生写作文,通过提供即时反馈使他们成为更好的写作者。

        在此基础上,编程人智松的参与者探讨了有关安全性、保险性和偏见的问题(要知道这远在开放人工智能公司公开发布ChatGPT之前)。我们提出了一些明确的关切:让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写论文,做研究,替他们考试,甚至帮助他们申请大学,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我们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把我们的孩子变成不学无术的作弊一代。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以往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父母可能会失去一个重要的联结点。至于教师,人工智能究竟是一个福音,还是会削弱他们给学生授业的能力? 我并不认为人工智能会让老师失业,在最好的情况下,它会促进教师指导学生的能力,但我也担心人工智能会在一些关键方面削弱教师的能力。

        将近20年前,当视频点播进入教育领域时,我也看到过类似的担忧:它会不会让学生分心? 会不会降低学生的注意广度? 会不会孤立学生,而不是促进他们与教师之间的联系? 学生怎样知道该看什么呢? 如果他们在某个问题上卡了壳,有了问题,到时候又该问谁呢?

        然而,让恐惧阻止探索永远是不可取的。我们花在GPT-4测试上的时间越多,就越能意识到怎么用行之用效的方案来缓解问题,而它们在很多方面都能带来更好的效果。例如,为了解决作弊问题,我们考虑创建一个拒绝给学生提供答案的人工智能辅导员。它像优秀的人类辅导员一样,可以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关于学生的安全问题,我们考虑创建一个系统,记录下全部的对话,并向老师和家长公开。为了鼓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我们建议教师和学生可以使用一些工具,让他们为自己也为彼此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编程人智松结束时,我们的团队开始变得越来越相信GPT-4必将改变教育领域的游戏规则了。如果使用得当,它将对教师的计划、教学和评分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将人工智能引入课堂,教育工作者有可能解决教育中某些根深蒂固的问题,而这是我们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一直解决不了的。不久以后,学生可能会比以往学得更快,记住的信息也更多,从而证明人工智能是提高人类智慧和潜能的终极学习工具。人工智能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大幅推动学习,甚至让我们更接近实现这样一个世界: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获得负担得起的世界级学习。这项技术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交流、创造和消费信息的方式,一如20年前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可能性带给我们的惊叹,或再20年前的个人电脑,再再20年前的计算器。

        而我备感振奋。我越来越相信,只要小心谨慎,我们就能降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和潜在的弊端。很显然,尽管那个时候我们还是这个星球上第一批采用这项技术的人,但一旦它为世界所知,那么一切都将发生巨大的改变——不是在几代人的时间,而是几个月之内。

        ……

        现在,全世界都开始认识到大语言模型的可能性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要利用这项技术,还需要一些创造力和勇气。不是盲目的勇气,而是我已经开始讲的“有知识的勇气”,先是我们在面对突飞猛进的技术时所经历的一种不失理性的战栗,然后让自己去了解它带来的挑战和它的潜力。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项技术,我们需要重新考虑现在都有哪些可能。我们还需要思考怎样减少风险、恐惧和犹豫。这就需要重新思考一切,从教师的角色到小朋友如何使用多媒体,从学生怎样获授证书,到如何帮助毕业生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找到工作。

        我们正处在教育的转折点,其深远的影响正在并将继续改变有关学习、工作和人类目的的一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