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版:全民阅读 上一版
报 纸 |
杂 志 |
获奖感言
提到中华书局,恐怕今天全世界的华人没有不知道的,但大家未必知道中华书局的创始人是陆费逵先生,更 未必知道陆费逵先生除了热心教育、创立中华书局外,还是著文倡导用俗体字来简化汉字的第一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对普通百姓来讲,学习起来并不容易,陆费逵先生深深地了解这一点,所以才提倡简化汉字。这本《中国人的音乐》是我几十年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心得,但它不是写给音乐专业人士读的,而是写给广大一般读者的。我想,我为大众写作这本普及性的小书,和陆费逵先生提倡简化汉字和向大众普及传统文化的追求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获得这个以他的字命名的这个奖项,我感到特别荣幸和高兴。 ——田青(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
我是中华书局的老作者,以前出版的《全唐诗补编》等多部作品,都是文献考据性质的,而这本《我认识的唐朝诗人》则是一本通俗性的小书。最近十多年,我始终在做全部唐诗的校订,所有的唐诗我都读了,而且读了好多遍,在读的过程之中,深深地为唐人诗歌之中表达的对人的关心,对生命的珍视,以及个人遭遇世事曲折变化之际那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所感动。以前我觉得自己只会做文献考据,但一些朋友一直鼓励我写点儿通俗性的文章。正因此,我近年来在中华书局《文史知识》杂志先后开设了两个专栏,发表了80多篇文章。“我认识的唐朝诗人”是我最近五年来写的专栏,写这个专栏,和小时候给老师交作业一样,到了截稿前三天,我开始思考这次写什么,截稿当日晚上,半夜之前,我一定要把稿子发出去,五年下来,我写了50多篇,这次结集出版的前面30篇。 写这些文章,我始终是把唐诗放在历史的过程中,放在诗人特定的生命历程中予以观照,同时我也把自己考据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新材料放在了里面,更重要的,我是在践行我的导师朱东润先生所提倡的欧洲特别是英国传记文学的写法。朱先生说,读书务求力透纸背,即不仅要读通书读懂书,而且要把字面之下的意思、书中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揭示出来。总之,在写这一系列文章的过程中,我感到非常愉悦,我希望自己可以继续写下去。 ——陈尚君(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
这本《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是我多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外关系史等课程的结晶,可以作为一本教材看待。但一般的教材是讲述学界通行的知识和观点,没有太多原创的内容。而我这本书,加入了自己对很多问题的研究和观点,有不少原创性的内容,所以,我很高兴获得的这个奖项中,有“原创”二字。这些年,关于丝绸之路的书出版了很多,其中通史性质的书,大多是外国学者写的,像《丝绸之路新史》《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等,但这些书更多关注的是西方文化如何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我希望能把中国文化怎么传出去这方面内容加进去,包括我对有“唐代郑和”之称的杨良瑶的研究,等等,都有一定的独创性。 ——荣新江(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