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阅读邻居13年了,我们继续做这三件事

    杨早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15日   20 版)

        阅读邻居是2011年11月成立的,发起人是绿茶、邱小石和我。13年来,我们举办了115期读书会,每期产生3万字以上的现场记录,用各种方式(电子刊、微博、公号、直播等等)加以传播。另外,读书会衍生出的书评公号“早茶夜读”发文1694篇(截至2024年5月10日)。

        阅读邻居的最大特色是“去中心化”。我们不喜欢单向传播,因为没有主讲者,如果请来了作者或嘉宾,他们也只能扮演答疑者的角色。反过来我们对参与者唯一的要求是要读书,要发言,不允许只带耳朵来。每期读书会会尽量控制人数在15人以内,因为经过测算,在3个小时内,如果每个人5分钟发言时间,再加上讨论时段,15人是一个比较适宜的人数。

        我们还曾发起过比较早的盲盒,叫DIAO包。形式是每个月三位发起人各自推荐一本书,在群里PK出两本书,购买后打包寄给用户。随包还附有折页纸刊,上面有三人的PK实录,还有当期读书会每位参与者推荐的一至两本书,及荐书理由。用户收到的是两本书,但TA“收获”的是20本以上的书单。

        最初的几年,阅读邻居紧跟当时市面上的热门人文社科读物,比如《公正》《三体》,甚至还有几期是观影。也有主题阅读,比如“回不去的故乡”“女博与女士”等。总的取向是致力于拓宽阅读视野,增加读作交流。有参与的作者感慨:出书后面对的都是专家或媒体人,如果不是阅读邻居,很难有跟普通读者如此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13年来,阅读邻居确定了“三件事”作为读书会的方向。第一件事,是“阅读闭环”。我们通过实践与交流发现,如果一个人想打破水过鸭背的读书模式,必须经历阅读—思考—表达—写作四个环节,才能完成阅读的闭环。阅读邻居不限制参与者的年龄、学历、职业,但坚持下来的人,要经历阅读闭环的考验与养成。这一点也可以推广到创意写作与职场训练。

        第二件事,是“谱系阅读”。这是对一般人“零散阅读”的升级版。一旦形成自己的阅读谱系,读书的效率会大大增强。阅读邻居的谱系阅读从2018年开始,第一年的谱系是“中国史”,用十个月分期阅读从西周至民国的中国史,寻找每个人的兴趣点,比如商人地位、妇女财产、家庭结构等等。2019年的谱系是“小说民国”,十位民国作家的40部作品,这一年的阅读后来还衍生出纸质图书《小说现代中国》。2020年是读“城”,2021年是读“法”,2022年更多元化,叫读“X”,读友们发起了十多个主题阅读小组。2023与2024经过参与者讨论,认为内容不妨多元,形式可以练习,因为主题都是“讲故事”,也因应着时下流行的非虚构写作。

        第三件事,是“边走边读”。听上去很像时下流行的研学或CITY WALK,但我比较坚持走读应该是“读完再走,走完再读”,同样也是一个闭环。这方面的示例,如收入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一季的,走读《骆驼祥子》与北长街—团城—西安门大街;2019年5月4日“五四”百年当天,我们重走了“五四之路”,从北大红楼走到赵家楼;2023年,我结合拙著《城史记》,5月发起了重走我在成都的中小学上学之路,以及华西坝五大学之路。7月又在昆明带走“汪曾祺西南联大之路”。2024年,这种游走/阅读的步伐还将继续。

        我常说,深度阅读是反人性的,因为人性趋易避难,而深度阅读挑战的就是阅读的难度、高度与广度。创办读书会的初衷,无非是希望大家一齐努力,把这件难事做得更有趣,与每个人的生命结合得更紧密。做好了,对于医治所谓“精神内耗”,也大有裨益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