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开展土壤环境价值核算,促进土壤污染防治

    韩保江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15日   10 版)

        《土壤环境价值核算研究》,席增雷、陈寒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9月第一版,108.00元

        土壤,是人们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化肥、农药、农膜等不易降解的化学品在农田中大量使用,使我国土壤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面对日益紧迫的土壤污染形势,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将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法》更是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升到法治高度。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与不可逆性,人们对土壤污染的危害认知不足,缺乏专门针对土壤污染价值损失进行测度的技术和方法,不利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的顺利推进。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空间统计的土壤污染价值损失测度及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由席增雷教授主持完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壤环境价值核算研究》一书,进行了大量翔实的研究工作,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技术,科学测度核算了土壤环境价值及土壤污染价值损失。

        该著构建了一套科学的土壤环境价值核算方法,运用空间插值、机器学习、复杂网络等多种污染价值损失评价技术,对我国土壤污染状况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土壤污染价值损失的测度指标体系,从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两个层面对土壤污染价值损失进行测度,为土壤污染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该著指出,土壤污染损害基线选择是开展土壤污染评估的关键环节,公众意愿是土壤污染价值损失测度和土壤污染治理的重要抓手,健全土壤污染防护和治理联动监管机制可以提升土壤污染监测水平和治理能力。

        该著构建了完备的土壤环境价值损失分析框架。该著作遵循“污染基线判定→空间格局分析→价值损失评估→支付意愿分析”的基本逻辑主线,构建土壤环境价值损失全过程分析框架,各部分前后呼应、相得益彰。污染基线判定方面,使用了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充分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劣;空间格局分析方面,既对研究区域的土壤污染现状进行了空间泛化分析,又对土壤污染现状的空间聚类特征和网络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价值损失评估方面,不仅讨论了土壤污染可能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还充分研究了土壤污染可能造成的经济价值损失;支付意愿分析方面,不仅探索了土壤污染网络关注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还对居民土壤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进行了测度。全书内容丰富、体系完备。

        该著从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两个方面对土壤污染损失进行了全方位测度,为土壤资源资产化研究提供参考。这样既可以将土壤污染造成的农林牧渔业损失用精准的经济数字进行描述,使土壤污染的经济影响表现得更为直白有冲击力;又可以将各地的生态风险水平进行详细描述,从不同种类的重金属进行生态价值损失评估,构建土壤污染价值损失研究框架,进一步丰富土壤污染价值损失测度理论体系,为实现土壤污染损失货币化及土壤污染治理资金效用最大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识别土壤污染风险程度,为环境审计、环境治理和土壤污染管控提供定量化管理依据和针对性决策空间。

        该著注重以人为本的观念,运用新工具、从新视角评估土壤环境价值,展现了视角的多维性和创新性。该著将土地上的居民纳入研究范围,调查了居民土壤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在土壤污染空间格局分析、土壤污染风险精度评价的基础上,进而关注居民对土壤污染认知和价值判断。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微博数据,量化居民对土壤污染的网络关注度,为居民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定价研究进行了创新。

        总之,该著为政府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支持,为土壤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了公众参与视角下的理论和方法支撑。同时,通过普及土壤环境价值核算的知识和方法,该著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我相信,在未来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该著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