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文化特派员,扎根鼓帆且“铸魂”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15日   19 版)

        近日,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记者就贯彻好《实施意见》,推行浙江文化特派员工作有关问题,采访了浙江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5月7日《浙江日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在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征程中,推行文化特派员制度,让一批批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到广阔天地去,以良好的政治素养端正风气,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深厚的为民情怀服务群众,更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以较强的专业素养赋能基层,加快推进文旅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奉献社会,挖掘提炼弘扬地域优秀文化,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价值深远、意义重大。

        文化特派员核心在于“特”和“派”。首先需要围绕“特”字聚焦。牢牢抓住宣传文化工作这一主责主业,把重点放到村上,把阵地”扎”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农村文化礼堂里,把工作细化到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阵地提升、文化产业帮扶、文化人才培养与指导等各项文化建设具体任务上。同时需要盯住“派”字统筹。处理好驻村下派与原工作岗位的关系,不脱产服务更要尽心尽力、有形有相有成效,在服务周期内保质保量、精神饱满做工作,既留清气满乾坤,更留文化芬芳味。此外更加需要串联“员”字协作。既要用包括人力财力智力在内的强大后援团力量,更好发挥释放文化特派员“一个人,带动一个团,助力一个村”的效果,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让文化特派员与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优势互补,与乡镇宣传委员、文化站站长形成合力,同气连枝,同心相应要,同向发力,携手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出新出彩出成效。

        以文化特派员制度为牵引,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向农村覆盖,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人力动能、精神势能,关键看效果。这就需要扎下根来种文化,扎在村,身在心在,着力提升服务质效,充分调动起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更加需要春风化雨育文明,行为世范,典型带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新风貌,弘扬乡村新风尚;更加需要项目带动促共富,因地制宜,结合融合,推动文化资源、特色品牌成果转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总之,要眼里有光,要由点及面追求美、展示美,挖掘、发现、呈现乡村的环境之美、活力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展示中国之美、中国之治,在乡村大地,鼓起一张张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进之帆。

        西安市新城区 张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