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人”在顶天立地的同时,还注定需要行走。教育理想主义者这个特定的“人”在行走时一定会保持了双脚的力道平衡,确保自己始终行进在教育教学的正道之上。教育理想主义者必然属于业务能力和教育思想同样出众之人。理想、情怀与使命,使其脱离庸俗,始终追求美好;永不停歇地学习、实践与探究,辅之以长久保持的好奇心,令其能力出众,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育理想主义旗帜下且歌且行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15日   17 版)

        ■刘祥

        有人问,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快速辨识现实主义者、浪漫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 我认为,答案并不复杂:现实主义者是过一种不得不如此的生活,浪漫主义者是过一种并不存在的生活,理想主义者是过一种应该如此的生活。

        现实主义者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时,通常是一边抱怨一边接纳,甚至在抱怨的同时还成为坏环境的推波助澜者;浪漫主义者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败和不公平时,总是幻想各种机遇或巧合,寄希望于外部力量带来的各种改变;理想主义者面对生活中的各类灰暗和磨难时,则是心中始终存有一份美好的生命图景,并为了实现这个图景而不屈不挠地奋斗。理想主义者深知,唯有不懈努力,才能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现实的各种缺憾,使其朝向“应该如此”的美好前方不断迈进。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认知,实在是因为我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接触到了太多的“现实主义者”。最直观的一个例子,就是相当数量的教师对过重的学业负担心存不满,却又热衷于给学生布置很多的作业。这些教师的理由往往是“我不布置很多作业,其他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我这个学科的学习时间便被挤占了”。

        浪漫主义的教师会如何看待作业问题呢? 他们当然同样会布置很多作业,只是他们会想,等上级发布文件规定各学科的作业量,一切便都好了。他们会遐想没有过多作业时的各种美好,甚至为了这个美好的到来预设了各种庆祝方式。

        理想主义者则不会如此。理想主义者觉察到作业过多的危害性之后,便会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际精心设计自己的作业。理想主义者会依照认知规律精选作业,会依照不同学情分层级布置作业,会将作业检测的重心落在思维力的综合提升之上……简而言之,理想主义者总是渴望用自己的行动改善环境,修正各种缺陷或者错误。

        现实的土壤中,理想主义者通常属于“稀缺物种”,但也正因为稀缺,才更显得珍贵。理想主义者所追寻的那份“应该如此的生活”,在现实主义者心目中虽会被定义为“不能至”,但也会“心向往之”。在理想主义者自身看来,则必然是“志之所向,虽千万人吾往矣”。无论什么样的人,都不会拒绝美好,差别只在于为了实现美好而付出了什么样的行动。

        当下,教育大环境日渐美好,却也依旧有值得进一步完善之处。现实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们在面对这些仍需完善的外部环境时总是过于消极、过于被动,难以成为积极的建设者,更难以成为高水准的创造者。唯有真正的教育理想主义者,才能始终乐意于挺立时代的潮头,为了生命中的明亮前方迎难而上,用一己之力“担道义”“著文章”“创伟业”。

        真正的教育理想主义者不会用虚幻的假象粉饰现实。面对现实时,他们既能够看见绽放的花,也能够发现茎上的刺。他们同样喜好花,不喜好刺,但绝不会幻想着刺们自行消除,而是行动起来,研究花的习性,革新花的品种,用自己的双手培育美艳少刺的花。

        任何一所学校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量的教育理想主义者。所有的教育理想主义者都不是生而有之,而是学养、情怀、理性以及更高层级的使命意识综合滋养的产物。有些人或许原本也是浪漫主义者或者现实主义者,却因为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启了自主化专业成长模式,一点点地朝向美好转化,最终蜕变为理想主义者;有些人或许原本充满了理想和斗志,却因为不良环境的同化,一点点地削减了理想和热情,最终消解为悲观的现实主义者。正是在这样的此起彼伏中,有人奋起,有人沉沦。

        有一种现象,值得所有教育者思考:为什么相同的成长环境下,有人能始终高扬了理想主义的旗帜高歌猛进,有人则总是患得患失、畏手畏脚,甚至摆烂躺平? 环境固然会对人的成长形成多方面的制约,但纵使是最好的生存环境之下,也依旧有人不思进取。而最差的生存环境之下,同样有人脱颖而出。

        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这值得仰望的星辰,便是“应该如此”的教育生活图景。星辰不仅仅代表着希望,而且代表着可以通过奋斗达成的高度,代表着人之为人应该拥有的位置。真正的教育理想主义者从不掩饰对高度与位置的追求,只要这高度与位置有益于追寻更加美好的教育生活画卷,有益于推动教育朝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真正的教育理想主义者对星辰也并非持有盲目的推崇和敬仰,而是既正视其发光发热的根本属性,又不回避其偶或蒙尘的客观事实。真正的教育理想主义者始终如《总得有人去擦星星》所歌咏的那样,既坦然接受“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的客观事实,又绝不成为只会“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的“八哥、海鸥和老鹰”,而是“带上水桶和抹布”,去擦亮星星。

        能够支撑教师的教育理想主义大厦的坚实支柱,包含物质和精神两大类。物质层面而言,主要体现为学习力、实践力、探究力、好奇心等客观能力。精神层面而言,主要体现为教育理性、教育理想、教育情怀、教育使命等主观认知。此两大类支柱,犹如“人”字的相互支撑的一撇一捺,唯有均衡着力,才能不偏不倚,顶天立地。

        但也不可否认这一撇一捺存在差异。属于“撇”的内容的学习力和好奇心等能力,指向外部世界的探索与发现,是成就自我、造福他人的能量源,所以它需要由此及彼地向外延伸。属于“捺”的内容的教育理想等认知,起着支撑“撇”、成就“人”的重要功用,所以它更为关注“守本”,力求用丰厚的情感夯实生命的根基。

        “人”在顶天立地的同时,还注定需要行走。教育理想主义者这个特定的“人”在行走时一定会保持了双脚的力道平衡,确保自己始终行进在教育教学的正道之上。教育理想主义者必然属于业务能力和教育思想同样出众之人。理想、情怀与使命,使其脱离庸俗,始终追求美好;永不停歇地学习、实践与探究,辅之以长久保持的好奇心,令其能力出众,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眼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改革已然进入深水区,面对了近乎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措施,教育理想主义者自当一以贯之地秉持田野实践的精神,立足于自己的课堂,全身心投入课改实践之中。没有经验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探索;没有鲜花和掌声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好奇心和好胜心。教育理想主义者不做课改的看客,不做教育变革的后知后觉者,因为他们深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庆幸的是,正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汇集到教育理想主义的旗帜之下。这些教育理想主义者们借助于网络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又一个的专业阅读共同体、专业写作共同体或者更具宏观特征的专业成长共同体。他们在线上或者线下定期开展专业书籍的啃读活动,借助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不断拓展自身的专业眼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他们将大多数的休息日转化为自主学习日,用现实主义者或者浪漫主义者们购买时装的费用购买书籍、购买网络课程,甚至不远数千里自费参加教科研培训活动。他们或许不熟悉时尚界的各种网红,却熟悉那些扎根课堂的教学名师;他们或许不了解人际交往中的送往迎来之道,却熟悉课堂教学中的起承转合规律;他们为一节好课而欣喜,为一节差课而长时间懊恼,然后静下心来总结得失,形成文字……于是,成长成为一种必然。

        我很荣幸,在最近二十年的专业成长历程中,始终有机会追随了一群真正的教育理想主义者奋力向前。借助于他们确立的“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和他们开发出的“新教育实验”系列课程,我得以透过现实的种种重压而保持了一份教育教学的自主、自在和自足。我本平庸,却因为遇到了美好,聚集到了教育理想主义的旗帜下,便在且歌且行中收获了一定量的世俗社会的名与利。推己及人,我相信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只要行动起来,拿起书,拿起笔,找到伙伴,自觉走上“应该如此”的专业成长道路,必然能够取得远超于我的教育教学业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