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图书推荐

    《中国老学通史》的学术贡献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01日   19 版)

        《中国老学通史》(五卷),刘固盛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23年9月,800.00元

        ■熊铁基

        “为学如积薪”这句成语是“后来者居上”的意思,实际上也有积累之意。这句成语,可以用在《中国老学通史》这部著作上。我当年组织撰写《中国老学史》,从1993年开始酝酿到1995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只不过是一部30多万字的小书。当时影响较大,一直到2005年多次印刷(换了三个封面,内容原封不动),对于学术著作算是很多的了。2002年又出版了《二十世纪中国老学》。刘固盛教授主持完成的五卷本《中国老学通史》,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终成果,篇幅达340多万字,这个“积薪”的高度颇为可观了,它的“后来居上”绝不仅仅是这文字数量上增加了七八倍,而是内容上的充实和更新。

        先秦两汉时期的老学,以19章的篇幅详细地梳理和讨论了先秦和秦汉时期的老学发展史。其中先秦老学主要对老子其人其书、老学与文化传统、老学发轫与初传、庄子与内圣道家派、战国黄老派、老学对于楚地文学风气的影响、吕氏春秋与先秦黄老学的总结等问题,作了细致的梳理,老学源头的情况更为清晰。两汉时期的老学,涵盖了汉初七十年的老学理论和老学实践,《淮南子》对老学的继承和发展,两汉尊儒语境下的老学传承,严遵、河上公的老学思想,道教兴起与老学的关系,《老子》学说在其他方面的影响等,内容十分丰富。值得一提的是,本卷融入郭店楚简本《老子》、帛书本《老子》等出土文献成果,也发掘了《老子》与兵学、文学、易学、儒学、谶纬、古医学、佛教等方面的关系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合与论述,可以说进一步拓宽了老学的视野。

        魏晋隋唐和宋元、明清皆独立成卷,篇幅增大了,重要的是内容的充实和提升。例如魏晋隋唐卷对敦煌《老子》文献加以了重视,分析了《老子节解》的宗教化诠释,尤其对道教重玄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本卷从庄学崛起、玄佛合流、佛道相争等方面论述了重玄学产生的思想背景,总结了顾欢的老学思想及对重玄学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贡献;对赵志坚、成玄英、李荣的老学成就及其重玄学思想进行了较深入分析,尤其彰显了成玄英重玄理论在唐代老学中的典型性与代表性;最后阐明了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思想建树以及对汉唐老学的总结,指出强思齐对重玄学的重视及其老学思想的特点。宋元卷从思想史的层面分析宋代老学的理论贡献,对黄老思想的影响、老学与理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并论述了朱熹、林希逸、吴澄等理学家的老学思想;从经世致用的角度,阐明王安石学派、苏辙、司马光、宋徽宗君臣的解《老》主旨;对陈抟学派的老学思想及其影响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吕知常、范应元、董思靖、杜道坚、张嗣成、刘惟永、白玉蟾、李道纯、邓錡等一批著名道士的老学著作,阐述了宋元道教老学的特色及其思想史意义;对以佛解《老》加以了重视,注意到了元代高僧德异《直注道德经》的代表性;这一时期金朝的老学也被发掘出来,成为老学史的新篇章。明清卷对明代官员群体《老子》研究的分析,对清代医家群体老学的总结,颇有可称道之处。该时期思想家李贽、焦竑、傅山、王夫之的《老子》研究很有理论见解,儒、佛、道各有自己对《老子》不同的诠释,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本卷都加以了注意。该卷还分析了明代科举制度对老学发展的影响、以“文”解《老》以及清代学者对《老子》的考证性研究等。

        作为“老学通史”的近现代卷,列举的著作一百大几十种。受西学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变,近现代老学呈现出与传统老学不一样的面貌,严复、谢无量、梁启超、胡适、胡哲敷、冯友兰、陈梦家的“西式”研究都有新意。但此一时期传统的研究仍然占有重要地位,马叙伦、蒋锡昌、高亨、陈柱、钱基博、徐梵澄、张舜徽、任继愈等可为代表。现代新儒家如马一浮、牟宗三、唐君毅、方东美等的《老子》研究,颇具思想价值,本卷用较大的篇幅进行了论述。近现代老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是原来没有写到的,港台的老学研究、出土《老子》的研究篇幅都大大增加了。当然也决非搜罗无遗,特别是时贤的著作,没有全部收录,如何判定、评估,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思量。

        《中国老学通史》不仅在研究资料上有很大的拓展,而且提出了不少新的学术观点,具有总结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体现出当前中国老学史研究的整体研究层次和研究深度。《中国老学通史》的出版,不仅深化了老学研究,而且对道家文化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推进作用,并有益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精神。

        希望学界继续关注老学的研究,紧跟时代,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是所愿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