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贡献政协力量

    ——“走近实体书店,探寻书香中国”研学活动综述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01日   05 版)

        ■潘兴彪

        春暖花开日,正是读书时。世界读书日之际,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指导组联合北京市政协在京举办“走近实体书店,探寻书香中国”线下研学活动。活动中,委员们实地走访了中国书店雁翅楼店、中关村图书大厦,详细了解公共文化阅读空间和全民阅读发展情况。在实地考察后的座谈会上,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最美书店主理人、基层阅读推广人代表,以及长期从事全民阅读工作的专家共同围绕“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中国”互动交流,为推进全民阅读走深走实建言献策。

        重视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

        “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自发自愿获取知识、启智增慧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11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与“文化精品建设”和“传播能力建设”等一同被列入文化重大工程,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全民阅读既要整体推进,也要重点突破。从阅读人群看,重点在推动青少年阅读。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建设书香中国的希望,从小养成阅读习惯特别重要。”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认为,应大力倡导和开展家庭阅读、亲子阅读活动,建立健全学生阅读指导机制,开好阅读指导课,定期举办学生阅读指导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提升青少年阅读能力。

        “青少年阶段是培养一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丽颖建议,“阅读推广要从孩子们的天性出发,注重从兴趣、乐趣的角度,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自发自愿获取知识、启智增慧的重要途径,让他们更多地阅读纸质书,帮助他们养成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

        与城镇儿童相比,农村儿童在阅读方面受到更多因素制约。“我国农村儿童基数大、阅读基础设施缺乏、家庭藏书和儿童自有图书数量有限、农村儿童能够参与的阅读推广活动较少。”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农村儿童阅读水平不仅关乎儿童的未来,而且也关乎全民族阅读水平,关乎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培养农村儿童阅读习惯,提升农村儿童阅读能力,是大家共同的责任。我们全国政协委员和各地的政协委员,应该加强在农村的阅读推广力度,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儿童阅读的氛围。”

        发挥实体书店对读者的引导性作用——

        “实体书店的作用不仅仅是对读者销售优质书籍,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

        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实体书店在全民阅读推广中承担着引导阅读的践行者、阅读需求的挖掘者、阅读空间的美化者、阅读服务的创新者、读者活动的规划者、阅读资源供求的连接者等重要角色。“在实体书店书香的浸润中,广大社会读者的阅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也得到了长久涵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说。

        “实体书店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场所。”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剧院院长、党组书记王宁说。作为实体书店践行者,王宁认为实体书店的作用不仅仅是对读者销售优质书籍,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

        “广大读者需要实体书店,一座城市需要实体书店,整个社会需要实体书店。”全民阅读十佳推广人、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幽默书店主理人岂航以升级改造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为例,阐述实体书店在全民阅读推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了以满足美好生活为导向的新型品质化、沉浸式文化空间,以图书为核心营造出体验式阅读生活场景和丰富多元的业态融合,为读者提供了新文化生活和消费体验”。利用新技术丰富阅读形式——

        “充分借助新媒体的超强影响力和受众面,大力拓展出版的边界吸引年轻群体,使阅读活动真正成为全媒体、全覆盖、全产业链的大出版理念”

        出版业源源不断提供优质内容,是全民阅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近年来,聚焦不同阅读群体需求,出版业不断丰富出版产品的内容、载体和形式。“纸质书出版之外,出版机构要投入足够的力量,加大对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听书、视频讲书等新的阅读形式的出版力度,对图书深度内容有计划、有体系地碎片化,使读者在碎片化、轻阅读之中获得系统化的信息和知识。”在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张自成看来,只有人们通过深度阅读吸收知识、获得技能、提升精神,阅读的意义才真正实现。面对促进读者高质量阅读的新任务,出版机构责无旁贷。

        从“读书”到“读屏”,不仅是阅读习惯的改变,也是阅读方式的丰富。“阅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和全民族文化人格养成的基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李岩表示,要充分借助新媒体的超强影响力和受众面,大力拓展出版的边界吸引年轻群体,使阅读活动真正成为全媒体、全覆盖、全产业链的大出版理念,从而助力社会发展,建设书香社会。

        近年来,短视频、直播等传播新形态以即时、互动、可视化的特点,将越来越多的新书、好书送到读者手上,助力全民阅读走向深入。“做短视频书店是最有资源的,也是最有可能性的。在使用短视频带动读者购书、读书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直播进行分享阅读体会,我觉得时代给了书店一个很好的工具,让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表达出去。”第三届全民阅读最美书店罐子书屋主理人张小强说。

        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从制度设计、激励机制、技术手段、习惯养成等方面入手,促进人们爱读书、会读书、真读书、读好书”

        当前,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更加需要文化的引领、精神的支持,更加需要发挥全民阅读凝聚思想共识、激扬奋进力量的重要作用。

        “从个人角度讲,读书是修身养性的需要,是增强本领的需要,是履职尽责的需要;从国家角度讲,读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原总编辑李明圣认为,要从制度设计、激励机制、技术手段、习惯养成等方面入手,促进人们爱读书、会读书、真读书、读好书。

        深化全民阅读,提高好书到达率是关键环节。“我们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全媒体宣推。通过参加书展、举办阅读分享、新书发布会等,向广大读者推荐好书,激发阅读兴趣。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图书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创新打造了‘总编辑荐书’‘京版荐书官’等阅读推广品牌,主动探索‘京版直播间’‘京版线上书香节’等新媒体营销赛道,有力推动优质出版物走进群众。”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总编辑赵彤介绍,“我们创新文化服务形式,精心打造‘北京十月文学月’‘京版大众文化讲座’等一系列阅读文化活动,为广大读者提供了集阅读、思考、体验、分享于一体的文化交流新载体。”

        全民阅读的时代,浅阅读对普及阅读必不可少,但在浏览式、碎片化的数字“浅阅读”之后,必定是理解性、探索性的深度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浅阅读是门槛,深阅读是探索。如何进行深度阅读?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杨利慧分享了自己的做法:“作为作者,主动举办在线图书讲座,引导广大读者进行深度阅读;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作为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线上读书群’,在集体交流中深化学习。”

        (作者为光明网记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