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繁花》中的繁花到底指的是什么?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01日   05 版)

        ■安阳

        一

        有人说,电视剧《繁花》实在是“昏暗”。当下那么多电视剧,绝大多数都是明亮的,剧中演员的脸也都磨了皮、增了白,成了毫无瑕疵的“白面洋娃娃”。可王家卫为什么就把《繁花》拍昏暗了呢?

        其实,王家卫拍的《繁花》不是“昏暗”,是“高对比度的暗调”——影调大多偏暗,用光经典,暖色的橙黄红、冷色的青蓝绿饱和度很高,高光偏黄,阴影偏青,景深较浅背景虚化……这一切都为电视剧里的故事增添了更多层次,使主体立体突出,聚焦了情绪、情感,具有极强的指向性和引导性,凸显了人物丰富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为观众提供了不平常的视角和经典的光感。高对比度的暗调也使上海的风情和腔调也立体起来,每一处场景、每一件道具、每一个构件,甚至每一束光影斑斓变化,似乎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似乎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不确定的暧昧气息和恋爱味道融进日常,光怪陆离的让人伸直了脖子紧盯着屏幕也琢磨不定。有调性的、风格性的高对比度的暗调,与众不同、卓尔不群。

        王家卫把环境、动作、表情、对话通过镜头、音乐、旁白、布景、道具组织起来讲故事,一系列欲言又止、欲说还休形成的一系列暗示和象征,留给观众一个未知性和可能性的想象空间,让想象力长出了翅膀。他的镜头语言带来的那种微妙的、无法被抓住的至幻感觉,复杂又纯粹,诗意又灵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观众各自的不同的认知,使各自解读的多样性形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共鸣外场,这是社会这个市场献给电视剧《繁花》的鲜花。

        当然,电视剧《繁花》艺术化只选取、浓缩了改革开放势头正猛时,上海一小部分人的生活,他有选择截取理解的权力。人性、情感、社会等都是复杂和多样的,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一种纯色的色相,描绘一个大众心目中的宏大大时代的精神面貌不是王家卫的责任和义务。

        电视剧场景的布光是灯光师的事,人生的打光是自己的事,光鲜也好暗淡也罢,都不会一劳永逸。日出日落,月圆月缺,人生舞台上,自己是自己的灯光师。

        二

        我对王家卫镜头下的黄河路、大王蛇并没有什么惊讶和不解,因为这一切都曾亲密接触过,熟悉且亲切。那时是一个刚刚睁眼看世界的时代,新奇和诱惑的万花筒里,时间和目光旋转着,折射出的何止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豪华商务大馆子豪横,精致的小店惊艳,就算不惊艳,开水泡饭配上摆放整齐的一个个碟盘里的玫瑰腐乳、朱家角酱菜、皮蛋蘸酱油、太仓肉松、毛豆子萝卜干也能让“平常”一下子充满了上海的精致和高级。无论是海派正统,还是弄堂家常,餐饮绝对是当时经济起步、腾飞发展的一面应景的酒旗,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沿城市里的一种味道、一种腔调、一种映衬的风景。

        大概也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更多的西装革履风姿绰约的男女开始成群结队出没于彩色的夜,用美味佳肴和各种酒水浇灌着夜的迷离繁华。也并不是“一个龙虾就是一个机会”,但那种点燃和舍我其谁,青涩的青春脉动和燃放,确实是实实在在的。那时,与客户吃馆子几乎就是日常生活,胃就是白酒、红酒、啤酒的混酒器,而喝醉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日常表征。醉了不怕,去卫生间抠抠嗓子吐出来,就这样,一晚上可以喝好几个来回,可以出没好几个酒场。

        青春是用来挥霍的,我经历的挥霍无法与电视剧中宝总、范总、强总的黄河路饭局相比,也不能和夜东京的宝总泡饭相比,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挥霍。那时,没有老法师的指引,没有光棍玲珑心的聪明,花天酒地得好单纯。

        今天,通过《繁花》回望,心底里不免涌上来一些酸楚,青涩的纯真已经化成一种又远又近的心痛伴着一滴隐隐的老泪。老泪未必落下,时间却飞快地过了30年,人生真是如梦……

        日常的生活片段都是不平常的人生体验,每个日常都是无意义又是有意义的人生时光。《繁花》让我记起了许多城市,许多路,和那个醉眼朦胧又充满激情的岁月。

        时间都去哪儿了……

        三

        在任何时候,感情都是大戏,平常人也好,名人也罢,爱情和暧昧都是生命中最上头的部分。王家卫绝对是渲染情感的高手。

        纯粹是快乐的根本,感情是灵魂的根本。隐隐约约的情感,天各一方的叹息,再加上不分男女、人见人爱、有情有意的胡歌,还有他痞痞的潇洒、有腔调的派头,重视承诺言出必行的德性,这《繁花》如何不繁花似锦,生出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深意长。

        汪小姐性格直爽,真诚、漂亮、干净的清纯,像一颗璀璨的宝石,也像是邻家的小妹妹,可爱得让人心疼。从汪小姐、小汪到汪总,她要证明给宝总看,她要的不是革命友情,也不是凯迪拉克。这样的女孩子总是让人怜惜。

        玲子嘴硬,别看风风火火,其实内心柔软得要命,舍得舍不得她拎得清爽。她是个好女人、好朋友、好知己,有她相伴很荣幸,很安稳。但感情不是说拗断就拗得断的,感情中怎么清醒! 她聪明,心里什么都明白。

        李李疲惫地坐上宝总的车,她说要睡一会儿,这该是最踏实、最信任、最放松的睡一会儿了。除了A先生,只有宝总懂她,真诚对她,平等对她,真正关心她,几乎就是她的A先生了,但她又是谁,她又想是谁,阿宝伸出的手拉不住心里流泪的陈珍。

        雪芝是13路公交车的“花”,她看书、打谱、临帖,是宝总前身阿宝的白月光,后来去了香港……

        黄河路谈钱不谈情,进贤路的泡饭也不是归宿。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己才是自己的靠山。玲子的夜东京重新开张了,玲子要去香港开店了,这是一种人生;汪小姐的第一单成了,努力、运气、贵人共同搭建了她的码头;李李最后的出家也算是想明白了的归宿;雪芝在1993年客死他乡……4个女人的人生和情感都和宝总有关,又各有选择,有多少无奈,怎么看因果,实在是难说。

        “男女之事,缘自天时地利,差一分一厘,就是空门。”

        带有爱情意味的感情与其他的情感不同,因为曾经真挚过,即使中途走散了,感情也是不可能遗忘的。这是心上带血的伤痕,不知什么时候还会撕裂开,血流不止。真感情不能交易,因为无价。

        《繁花》里所有的女人,主导着色彩,也主导着自己,让男人生辉,自己也生辉,让男人自信,自己也潇洒,她们的喜怒哀乐是生活的怒放和凋零。她们都是繁花。这个世界因为有这样的女人才高级,才有味道,才精彩。

        娇嫩而干净的情感到什么时候都让有感情的人珍惜、动容。看似笑靥如花,都如繁花,其实也许“是场误会吧,进驻你的完美无瑕”。

        《繁花》中谈感情自然离不开核心——宝总。

        “答应你的事,我是不会收回的。”

        宝总有初心,有能力。他帮助自己爱的朋友、伙伴,他爱他们,他不连累她们,他不亏欠他们……这样的宝总怎能不可爱! 繁华过后,他完成了对所有人的承诺,退回到阿宝。阿宝这种有担当、有情有义的男人确实很有腔调,上海话叫“模子”,很牛! 阿宝10年之约、5年之约都兑现了承诺,但时机不对、地点不对、人不对,导演终究不忍心给俊男靓女们留下残酷的现实感情特写,只留了赤诚,让人发光,让人生发光。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至真的真诚情感在《繁花》里好有魅力,在乌烟瘴气的今天更加魅力四射,永不凋零。

        “失去你,那不仅是痛,还有不舍。”

        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四

        电视剧《繁花》在如今粗制滥造的众多电视剧、网剧面前,的确高级,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又经历过大哥大、黄河路的人来说就更加有味道,甚至是一种心灵按摩和抚慰,再加上那么多耳熟能详的时代老歌搭配着剧情揉搓,百感交集的泪水往往是抑制不住的。

        追剧追着追着,心思就被这部剧牵扯住了,那些淡忘的岁月竟有许多浮现出来,那些片段细节、那些细碎月光、那些青春芬芳……那个时候的时间是膨胀的,洋溢的活力,永远都用不完,可以恣意不珍惜地消耗,累了、醉了只要睡一觉,醒来后不论白天黑夜都是昂扬的青春。在电视剧里多次出现的那个时代的歌曲陪伴下,往事荡漾在眼中,起伏在心头,于是,在叹息里笔直坐定,咽下因心的撕裂而涌上来的一口老血。

        人生是什么? 藏龙卧虎也藏污纳垢,勾连的同时也相互照应,是一幅烟火气、文人画相互镶嵌的画,这幅画像素极高,你可以无限放大追求细节,也可以无限缩小俯瞰轮廓,还可以生成你自己的音乐,让你的眼泪随着它的曲调旋律和歌词恣意起舞……《繁花》的时代是“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理想”的时代,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确实是目标从不遥远,只要努力,剩下交给时间的时代。

        人生也是选择的过程,做一件事是选择,走一条路是选择,世界观是选择,德性也是选择。选择不可重来。电视剧里每个人都面临许多摆在面前的选择,每个选择都是不归路,每个选择都充满了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每个选择都反映了性格、信仰、积累起来的认知和鲜明的个性,每个选择都是人生的转折。今天的一切都是我们过去种下的“因”所结下的“果”。得到的是你该得到的,用不着得意;失去的是你该失去的,懊恼也无用。

        得失是缘,何不淡定斯然。得失随缘,自然吉祥如意。

        人生是多样和复杂的,正如繁花,每个人都不容易,在当下浮躁、碎片化、快节奏的社会中,看看《繁花》之后,最好思考一下,生活、情感和人际关系在心灵深处和未来岁月应该是什么样的归属和寄托。

        人生是有精神样貌的,人是要有精神样貌的。精神样貌与家庭、学识、修养、见识等许多因素有关,是人的另一副骨骼,也是精神世界里鲜活的气韵,是个性的繁花,是真正笑傲江湖的腔调。有精气神的腔调才是面子、里子都潇洒的人生腔调。

        一只只小小鸟,各有各的翅膀,各有各的天空,这是命。当然,飞到哪、飞多高也要看努力和运。人都是这样“一边凋零,一边怒放”,最后都将回归到一个返璞归真的自己,只是具体到每个人,颜色、节奏和模样各不相同罢了。

        1994年到今天过了整整30年,我消费了我最好的年华,曾经沧海除却巫山……多年不去歌厅了,但当《繁花》里的那些老歌的旋律响起,我依旧热血沸腾。《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执迷不悔》《一生何求》《我是一只小小鸟》《再回首》《无言的结局》《我的未来不是梦》……人生是有情节的,情节如歌。歌声一响,如何让我不动情,不共情。原来,我们也曾经是如此地意气风发,也做过“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梦和努力。

        加入这些歌曲的《繁花》美到恍惚,也有一种悲凉,这悲凉隐藏在外贸助力经济腾飞,股票市场风起云涌,霓虹灯闪烁眼花缭乱的时代和性格背后,也入骨入髓渗透在当下活着的血液里。看《繁花》听着《再回首》,泪流满面不仅是缅怀年少时那个无惧无畏的青春岁月,也是对不想老去又不得不老去的今天的致敬。

        年轻真好啊!

        要思考的挺多。临近全剧结束,王家卫透过两位傲娇的红马甲交易员大姐夸张的神态和表现,展现出中国早期证券市场的复杂生态和人际关系的微妙,成功地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气息。

        《繁花》中的繁花到底指的是什么? 是时代变迁,是人生如梦? 是人情的冷暖? 是“从终点回到起点,但现在才发觉”? 是“差一分一厘就是空门”? 是“命运要摆布一个人之前,从来不会先打招呼,一切都终将过去,没有更多的十年,没有更多的约定,只有释怀”? 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抑或阴差阳错失之交臂? 是缘,是劫? 哪些可以选择,哪些无法选择? 是人生起起落落从来到去的过程吧……

        人在命运的洪流里,往往毫无控制能力。算了,没能力敏锐,也已经不是需要敏锐的时候了。“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把世界留给子孙们吧。

        小说《繁花》里,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不响”。不该讲的、不想讲的、说不清楚的、没想好、没规划的、为难自己、为难别人的,都不响。不响有时就像“举杯邀明月”,不可言说的一切,如同自己的一切,接不接受都在那儿。不响有时是一种无奈,不响有时是一种抗拒,不响有时也是一种放下,不响有时还是一种笑看、是一种情怀。“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无声是一种默契,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就会有有情有义的至真阿宝,就会有繁花似锦。什么都是暂时的,生命更是渺小。东风夜放花千树。

        繁花迷人眼。

        江湖儿女生生不息。

        “当时我看不清楚她的样子,十年之后,我还是没有看清楚她的样子,但我看清了我自己。”会舍不得吗? 心里的那些平静和不平静,眼里的复杂又简单的泪水笑容,都是答案。

        电视剧《繁花》看完了。感谢金宇澄、王家卫先生,感谢《繁花》的编剧秦雯女士,感谢一众俊男靓女的演绎,感谢时代,感谢我的亲人、师长和好朋友,也感谢我自己。我还是原来的我。

        孤灯残照意难平,冷茶独坐到天明。段子说“世界的尽头是铁岭”,繁花的尽头也许是孤寂吧。“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走过《繁花》,再回首,不响。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最终都能释怀,用上海话说,除了“不响”还有“摒牢”。

        过客,一边凋零,一边绽放。天知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