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宇宙法家学派——兼论为什么霍布斯丛林假说无法解释《三体》黑暗森林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01日   13 版)

        ■汪沛

        《三体》所设想的宇宙社会是无边无际的黑暗森林,与之相关的哲学讨论多数涉及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学说。霍布斯的丛林状态与宇宙的黑暗森林在关键之处相去甚远,而刘慈欣的理论基调实际上有一种法家色彩。在这个意义上,《三体》可以称之为一种宇宙法家学派的开山之作。

        宇宙社会学的公理

        罗辑原本是清华大学一位普通的社会学教授。按照刘慈欣的设定,罗辑不屑于努力、也没什么建树、颇有些玩世不恭,一开始研究天文学,但又觉得天文学像是铁板一块,很难有所突破,于是掉头钻研社会学,希望“比较好混”。非常偶然地,他得到了清华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同时也是地球三体组织统帅叶文洁的指点,建议他将天文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探究“宇宙社会学”。

        宇宙社会学没有任何可供研究的实际资料,也无法做田野调查或者科学实验,因此这是一门纯理论学科,可以通过公理推演出整个理论体系。叶文洁给出的宇宙社会学公理有两条: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在这样的设定中,宇宙间有无数的文明,但不代表文明之间有着文明的关系,一个文明需要尽量最大化扩张才能在激烈的星际竞争中存活。在总量恒定的前提下,一个文明的扩张必然意味着另一个或者另一些文明的衰落。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宇宙社会学有一些零和博弈的色彩,在宇宙范围内的竞争中,各个文明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

        猜疑链和技术爆炸

        宇宙社会学还有两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

        猜疑链是文明之间的善意和恶意:对于两个相互暴露了存在的文明而言,善意即是不主动攻击和消灭其他文明,恶意则相反。参考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他者”哲学,当一个不同于我们的陌生的他者迎面而来的时候,他者的面容对主体表达第一句话就是:“汝勿杀。”然而,放眼茫茫宇宙,又考虑到宇宙社会学的主体并不只是一个人类,而是一整个文明,这一律令或许就需要重新考量了。

        对此小说中有一段精彩的阐释:“如果你认为我是善意的,这并不是你感到安全的理由,因为按照第一条公理,善意文明并不能预先把别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所以,你现在还不知道我是怎么认为你的,你不知道我认为你是善意还是恶意;进一步,即使你知道我把你也想象成善意的,我也知道你把我想象成善意的,但是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我怎么想你怎么想我的,挺绕的是不是? 这才是第三层,这个逻辑可以一直向前延伸,没完没了。”(刘慈欣,《三体Ⅱ:黑暗森林》,重庆出版社,2008年)

        作为个体的人类间交流,无论是个人与个人,还是群体与群体,猜疑链很容易被交流消解,例如大学和企业中常有通过一系列轻松的游戏来让一群人迅速彼此熟悉的破冰活动。轻松友好的交流在宇宙中颇为奢侈,因为在宇宙中两个文明交流所需的时间更长,而且由于生理构造、思维模式、交流模式的各种差异也会导致文明间交流难度的无法估计。往往在猜疑链能够被交流消融之前,一个文明对另一个文明的打击就已经发生。

        宇宙中文明之间不存在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的涵容和照顾,这就关系到宇宙社会学的第二个重要概念:技术爆炸,宇宙中处于任何阶段的任何文明的科学技术有可能在极快的时间内飞跃。之所以叫“爆炸”恰恰就是因为它就像一个事件、甚至一个事故,是不可预测的。如果宇宙中的高级文明容许低级文明的存在,他们无法保证低级文明不会发生技术爆炸从而超越自身,甚至直接消灭自身文明。

        这样我们可以获得宇宙社会学的理性推论,在无边的黑暗宇宙中,一切文明的生存法则就是:1)不可以暴露自身星球文明的存在;2)一旦发现别的星球文明暴露,就应该立刻发动攻击消灭对方。在《三体Ⅲ:死神永生》中,某未知高等文明底层人员——歌者——有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两点:“藏好自己,做好清理。”

        霍布斯丛林假说的局限性

        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常被用来和《三体》的宇宙社会学比较。早在17世纪的时候,霍布斯设想了当人类没有国家制度时,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贫穷、孤独、污秽、残忍和短命的”。由于世界上的东西都是不足的,而人又需要各种资源生活下来,每个人会想尽办法偷抢别人的财产,也会想尽办法不被别人偷抢。当这种偷抢在结成人群的团体之间发生时,人类就会陷入“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这与黑暗森林法则有两点相像之处:1)关系主体之间毫无信任可言;2)在战争状态中要先下手为强。差别在于,黑暗森林法则要求消灭对方,但霍布斯丛林法则没有明确做出这种要求。

        赵汀阳指出《三体》所构想的世界比霍布斯丛林状态更为极端,毕竟在霍布斯“自然状态”中,“强者只是谋求对他者的统治权,而不是消灭他者……如果失去了压迫和剥削的对象,强者就失去供养,也就无法生存,所以专制主义或帝国主义从来都不是为了消灭他者,而是为了通过统治他者而获得最大利益”(赵汀阳,《没有答案:多种可能世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

        显然,霍布斯丛林法则远远不足以解释刘慈欣黑暗森林。

        第一,弱肉强食,霍布斯丛林状态假设了强和弱的个体差异。然而,《三体》的宇宙社会学取消了强弱对比。茫茫宇宙中,大家都是等量级选手。技术爆炸的可能性,加之宇宙广阔的空间和深远的时间抹平了这种强弱差异。《三体Ⅱ:黑暗森林》中丁仪考察三体文明派来的宇宙探测器“水滴”,他意识到三体文明要传达给人类的终极信息是:“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强者或许需要弱者,但“我”为什么需要“你”? 宇宙中文明差异只有“我”与“你”的差异,“我”与“你”的关系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其次,如果说强者剥削弱者是为了获得最大利益,所获越多,则生活质量越高。但宇宙社会学不在乎生活质量的好与坏。甚至可以说得更绝对一些,宇宙社会学根本不在乎生活。在宇宙的尺度之下,也不存在从另一个文明获得“利益”,遑论“最大利益”。文明自身内部有发展的不同阶段,一个文明可以繁荣或者贫乏。但从一个文明内部向外看出去,文明之间不存在除了“摧毁”与“被摧毁”之外的第三种关系。

        最后,霍布斯的丛林假说中的战争仍旧是人和人之间的战斗。人,总归有人的价值。宇宙中不同文明未必认为对方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在《三体》中,三体人视地球人为“虫子”,虫子不该更不配存在。三体文明派舰队入侵地球,是为了占有地球这个稳定的环境实现自我文明的保存和发展,而不是为了让地球人子子孙孙无穷匮地给他们做奴隶。就像搬新家需要灭虫,灭虫又总不能一次性杀绝一样,三体人采用的政策是禁止地球人繁衍生育,缓慢地消灭“虫子”。

        在宇宙这座黑暗森林之中,任何外星文明都是永恒的威胁,星际之间的战争是永恒的战争。霍布斯丛林假说中,人与人之间偷盗抢夺的是财产,但对于宇宙社会学来说,文明所要抢夺的是活下去的权力。财物和权力终究是两样不同的东西,这决定了霍布斯丛林和刘慈欣的黑暗森林背后也是两套不同的逻辑。

        宇宙法家学派

        让我们试试把宇宙社会学从宇宙文明间关系坍塌为人际关系,或许称之为“三体社会学”。那么三体社会学的两条基本公理则是:1)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2)人的权力可以扩张,但总量保持不变。三体社会学的“猜疑链”可以理解为,人和人之间不存在任何信任可言,任何人都有可能对自己发起攻击;而“技术爆炸”可以理解为任何人的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由于偶然的机运获得天大的权力。那么对于一个人来说,人之常情就变成了:“保护自己,消灭他人。”这听起来颇有点被害妄想症,但放在一些特定情境中却非常合理,例如宫斗剧中常见的几个皇子争斗夺嫡,就非常“你死我活”。

        宫斗剧有其历史来源。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秦始皇暴毙之后,赵高拿着嬴政给扶苏的诏书,劝说胡亥抓住时机、迅速夺权。张祥龙先生曾经评价赵高是最为冷静、理性的法家践行者。(张祥龙,《儒家哲学史讲演录Ⅲ·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商务印书馆,2019年)

        根据《史记》的记载,赵高为胡亥分析,一旦诏书发给扶苏,后果就是胡亥受制于人:“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胡亥和扶苏本是兄弟,扶苏并非不孝不悌之人,但是赵高不允许胡亥思考在长兄即位之后可以平安生存的可能性。

        在绝对的权力争斗面前,法家视一切竞争者为敌人,并且除了绝对的胜利之外,只有绝对的失败。胡亥如果不争夺皇帝的位置,就只能“见制于人”,失去主动权,处于失败者的位置,并且性命不保。然而,无论是秦之前的周代,还是秦之后的汉代,都有分封诸侯的事实。可见不做天子,还是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法家的“猜疑链”没有为这种善意留下空间,君王的权力是至高权,一旦别人获得,而自己又竞争失败——犹如两个相互保护坐标的星球——就必然胜利者会消灭失败者。

        权力斗争尤其需要“先人一步”,因此赵高进一步催促胡亥先下手为强:“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时乎时乎,闲不及谋! 赢粮跃马,唯恐后时!”法家的哲学中,时间从定位另一个竞争者的瞬间开始——犹如一个星球暴露了自己的坐标——一旦确定了对方是竞争对手,就要赶在对方出手之前率先消灭对方。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需要立刻以坚决果断的态度对敌人发起攻击,就连鬼神看到这样的人也会知趣地避让。任何犹豫或者迟疑,都有可能导致争权失败,进而导致自己的灭亡。

        事实上,赵高鼓动胡亥发动的是一场针对扶苏的具有迫害妄想的单方面战争,也就是扶苏未必把胡亥当做敌人,扶苏如果成为秦二世,未必会杀掉自己的亲弟弟。但正因为嬴政属意扶苏,怀璧其罪,扶苏被定为了不仅有可能而且必然会迫害胡亥的敌人。生存是第一要义,为了生存,胡亥必须“保护自己,消灭他人”。

        胡亥发动的战争不仅仅针对扶苏一人。根据《史记》记载:“于是群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这相当于胡亥发动了一场全面剿杀,对任何有可能威胁到他的权力的人实行“黑暗森林打击”,而不仅仅是霍布斯丛林式的“只是谋求对他者的统治权”。

        至此,我们可以识别刘慈欣“黑暗森林法则”中的法家色彩。法家假定人与人之间毫无信任可言,实属有些被害妄想症。但如果我们以星球的文明为主体,而星际文明之间交流的成本无法以人际交流的成本来估量,星际文明交流的难度也无法以人际交流的难度来比拟,星际文明交流失败的代价也无法以人际交流失败的代价来对照。在这个意义上,刘慈欣所创立的宇宙法家学派有其惊悚的美感和深刻的理论内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