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莫让“成人化的动画短视频”教坏娃娃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4月24日   19 版)

        【看法】

        近日,山东济南的张女士反映,她在辅导女儿写作业时,因双方意见不合,女儿对她竖起中指称“傻波一”。气坏了的张女士严厉批评了女儿,并从其口中得知这些脏话和侮辱人的手势是从动画短视频中学来的。她查看女儿常看的动画短视频,发现里面不乏粗俗用语、成人化和暴力镜头。记者调查显示,目前动画短视频成人化、低俗化、暴力失度等现象需要关注。(4月18日《法治日报》)

        “孩子经常会看一些动画短视频,里面充斥着打打杀杀的词语,有的人物穿着暴露,还故意摆出奇怪的姿势或说一些粗俗的脏话,比如臭狗屎、变态、脑袋进水了、去死、全家死光光等。”北京海淀区的周先生11岁的儿子平常喜欢用平板电脑在一些App上看动画短视频,周先生对此十分担心。一些娃娃看了类似的短视频,经常脱口而出的是“我要揍扁你”“我要消灭你”等话语。成人化、低俗化、暴力化的短视频的短板已经暴露无遗。

        短视频如同一股不容忽视的潮流,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们色彩斑斓、形式多样,既能娱乐大众,也成为了知识传播的新途径。然而,当这些快餐文化逐渐侵蚀到儿童的世界里,我们不禁要问:这股潮流,是否夹带了不该有的杂质? 是否正在让“童真遭遇屏幕污染”?

        动画短视频的成人化、低俗化现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从暴力镜头到危险行为,从粗俗用语到不良价值观的传播,这些本不该出现在儿童节目中的元素,正悄然改变着孩子们的行为模式。近来,关于“动画片成人化、低俗化、暴力”的投诉越来越多。孩子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他们对于屏幕上的信息缺乏足够的甄别能力,因此极易受到不良影响。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个别孩子的个案,而是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动画短视频要成为孩子们的快乐源泉,而不能是污染孩子的泉眼。面对动画短视频成人化等现象,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审查力度,任何含有暴力、色情、低俗内容的短视频都不应流入儿童市场。在这一点上,江苏做得就比较好。早在2021年4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曾发布《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从21部流行动画片中梳理出1465处问题,集中于粗俗用语、暴力镜头、危险行为等方面。因此,江苏早就开始整治这种现象。

        在数字时代,完全隔绝孩子与屏幕的接触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家长的教育引导也是不能缺位的。因此,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观看节目,教育他们辨别不同内容的性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而内容创作者和平台运营商也应承担起责任,多创作适合儿童年龄段的、有益的、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江苏省徐州市  郭元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