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那多:尝试跨越悬疑小说的框架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4月24日   03 版)

        ■刘霄

        你是否会为了心中的善念,而走上被追杀的绝境?

        当人生已千疮百孔,你是否也想过“换掉筋骨皮,脱胎再做人”?

        继豆瓣“热门推理”《19年间谋杀小叙》这一创作高峰后,悬疑作家那多潜心构思十年,深耕创作六年,带来这部脱胎换骨之作——《请记得乐园》(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一次,他切开由谎言编织的人生,讲述了一个“面对悬崖,再进一步”的故事。作品延续了那多以往从多起罪案中抽丝剥茧,丝丝缕缕拧成藤蔓的创作方式。说起小说的重要灵感来源,那多坦言是这些年对“骗子”群体的关注,自己看了很多骗子的故事、新闻,也一直在想这些形形色色的骗子:春风得意的骗子、走投无路的骗子……他们是否会害怕、会后悔,又是否还想干更大的一票?这就是小说主角的由来。

        熟悉那多的读者一定会注意到,他的作品中一定会有一个“无路可走”的人。“人处于绝境下该怎么办?”是他在写作中一直会做的思考,且每本书角色的想法都不一样。

        “这本书的一开始,就在讲一个无路可走的骗子,另一个角色对她说‘你如果已经在悬崖边上,就再往前一步’,这并非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劝告,这是小说当中的情境,当你觉得你要掉下去的时候、和你真的掉下去之后的境遇是不同的,真的跌落以后发现之前的烦恼并不存在,因为你已经在‘地狱’中了。”“当一个人的苦难突然被扔到一个时代的漩涡当中,个人的绝境就变得微不足道了。这本小说当中可能有几重的压迫,我试图在这种无路可走的个人艰难当中看看人还剩下什么,人的抉择又是什么样的。”

        那多曾多次提及伊坂幸太郎和昆汀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尝试跨越悬疑小说的框架,是伊坂幸太郎带给我的启发,小说中的暴力美学则源于昆汀电影带给我的震撼。《请记得乐园》就是昆汀式的血和暴力笼罩着《金色梦乡》的魔幻光环的一部作品。”

        对于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马伯庸认为:“此前的《19年间谋杀小叙》《骑士的献祭》等,都有很明显的推理的结构和板块,这本书中,推理很明显退到了一个后面的位置,几乎看不到侦探为我们严丝合缝地推理整个案件的痕迹,它已经无限接近于社会派作品,或者世情小说。”

        在马伯庸多年的观察中,那多一直在“进化”,在脱离自己的舒适区。“这代表了一个作家的责任感,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参与,并不是仅仅玩弄文字就够了,还是要表达、让人记住一些东西。”那多向来以营造丝丝入扣,身临其境的恐怖氛围著称,在张弛有度的节奏中,揭开残酷真相直击人心。《请记得乐园》里,那多的文字愈发纯熟,华丽、暗黑的叙述底色里,隐隐透露着纯美和诗意,让彻底的暴力蒙在一层梦幻泡影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