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感知民族文化心态,领悟绘画艺术审美

    ——评《四时雅韵:古画中的岁时记》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4月24日   15 版)

        ■祝克懿

        展读书稿《四时雅韵:古画中的岁时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4年1月第一版),不难发现,作者范昕在攻读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训练,发掘论题的敏锐和对研究价值的把握,在该书的布局和阐释中也时有体现——

        首先凸显的是语言学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确立一个阐释框架,解读古画中的历史事件、生活形态、人物形象及其喜怒哀乐?如何确立一个基点,去展开主题评论、艺术审美? 这是该书立题研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范昕的逻辑思路清晰,选取了高度概括的时间维度和空间场景来搭建框架、切入论题。

        时间维度,可以作多种表述。该书选取了典型的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为时间纵轴,并以此为关键词,将贯穿于历时画作中循环往复的典型事件牵引出来,构筑空间场景。如二十四节气中的春耕秋种、夏收冬藏;传统节日、祭奠礼仪;吟诗作对、生活日常等。时空线索纵横交错,兼容了千年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审美。此外,该书遴选出贯通千年历史长河的几百画幅,一条隐性的时间线索是用朝代名称[唐][五代][南宋][北宋][元][明][清]等作为话语标记来交代时间序列转换,以时序为经,通过不同时代画面的更迭,解读画家通过线条、色彩等视觉、触觉描绘的幻化陆离、色彩斑斓的天地人间与艺术世界,继而以交际事件、情感抒发的自然呈现为纬,引领读者的思绪进入画作所反映的人类史、美术史、中华民族文化史。

        其次是修辞学人的艺术感知和传情达意的能力。

        该书以春夏秋冬四个关键词为叙事核心,次第描述四季的天地景象、人文情怀、宫廷盛宴、村野乡趣,特别是对四季意象的选取与解析,形象展示了画作的百千写意、水墨淋漓,传达出作者对绘画艺术的深刻感悟和万事万物美感的领略。解读话语如:

        春天,拂堤杨柳、春和景明;夏天,绿树浓阴、莲叶田田;秋天,菊花丹桂、萧寺秋雁;冬天,梅花凌寒、松轩醉雪。

        可知,作者立题着意考察绘画传统的赓续,并注入了当代审美意识的深度解读。随着一幅幅画卷的徐徐展开,品鉴评论的文字,百科知识、人际交往的场景、画中画外人物的智识情怀,都在相当程度上融为一体,达成共情共识。

        唐代学者刘知己在《史通·叙事篇》中推崇一种写作境界:“言近而旨远,辞浅而意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入职十余年来,范昕访学者、找选题、组专栏、写评论,包括这部以古代经典画作为解读对象的著作,无不是以此境界作为创意写作、智识写作的至高标准:追求立意高远、文字炼辞炼意,兼容百科知识,以成就一种读者认同且有社会价值的写作目的。

        《四时雅韵:古画中的岁时记》图文并茂,多模态形式(作者的叙述评论文字、图片以及图片中的诗句、题跋、印章、画家与收藏者的署名等)互动共现。作者不仅真切细致地去感悟、体验线条、色彩诸造型艺术手段直接塑造的绘画艺术形象,还积极调动言者、听者的心理感知,超时空联想画面中人物的百千姿态和随之生成的音响、节奏、韵律等,并用优美富丽、情感浓郁的笔触化平面为立体,变静态为动态,透过视觉画面塑造出时隔千年却栩栩如生的大千世界。

        可以说,该书以专业眼光致敬经典,沟通时间隧道、扩充空间领域,解读古代画作中的艺术形象,描述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构筑感知民族文化心态和领悟绘画艺术审美的重要渠道。从学术价值、艺术审美和社会历史文化意义的角度考量,该书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值得肯定。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当代修辞学》主编、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