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本期导读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4月17日   01 版)

        读书报4月好书榜

        (详见9版)

        李师东谈枕边书

        我大学毕业后有一年春节回家贴春联,让我划上几笔。父亲说字不是这么写的。他写了几个字,端端正正的柳体,有风骨又圆润。我小时候的村子叫东湾,村里有一位民办教师叫熊传忠,诗书画艺皆通,我们都很崇拜他。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一本书,绘声绘色给我们念“老水牛爷爷”的故事。我上大学后才知道,原来是峻青的名作《黎明的河边》。          (详见3版)

        李筠:被污名化的“欧洲中世纪”

        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在很长时间里,都流行过“黑暗的中世纪”这一说法。近年来,西方学界开始纠正人们的这一印象,并且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筠的眼中,中世纪不是一片黑暗,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是理解古今之变和中西之别最好的思想试炼场。           (详见7版)

        “帝国”与“民族-国家”的纠缠

        在英帝国雄赳赳走向“日不落帝国”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与堆满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报告的英国外交部、殖民部、海军部、陆军部、商务部和皇家地理学会不同,也与同一时期的英国小说和游记的层出不穷的“海洋题材”和“域外题材”不同,英国的历史编纂学似乎退回了简·奥斯汀的时代,开始像这位女作家一样关注英国本土人物和风物,要在“两寸见方的象牙板”上仔细书写“一个村子的三两户人家”的故事。 (详见13版)

        一线教师专业阅读中的取舍之道

        二十年前,我误打误撞进入“教育在线”论坛,结识了数十位学者型教师或卓越教师。彼时,他们谈及各种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时总是信手拈来、如数家珍。那些人与作品,我大多从未听闻。我买来作品阅读,却发现根本读不进去。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的认知与积淀还不足以同高深理论对话。于是,我舍弃“一步到位”,改由先阅读课堂实录、案例分析、教育随笔和少量的教学论文。如此经过四五年,再次拿起那些经典理论著作时,便大体上能读进去,能初步理解其观点。  (详见17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