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理清“龙学”来龙去脉指明未来前进方向

    李婧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4月17日   08 版)

        《文心雕龙学史论》,戚良德著,崇文书局2023年8月第一版,98.00元

        刘勰《文心雕龙》自其问世1500多年来,如“太山遍雨,河润千里”,影响历久弥新,研究蔚为大观。百余年来,研究专著已达800种,专题论文超过万篇,形成一门国内外瞩目的显学——“龙学”。今天继续推进《文心雕龙》研究,首先需要对这些海量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从而摸透家底,看清道路。新近出版的戚良德《文心雕龙学史论》,正是这样一部理清“龙学”来龙去脉,指明前进方向的力作。

        四层递进描摹现代“龙学”大厦

        “龙学”史研究一直为广大“龙学”家所重视,也是戚良德教授长期关注的研究方向,特别是2017年以来,他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心雕龙》汇释及百年‘龙学’学案”,陆续出版了《百年“龙学”探究》《文心雕龙学术史》等系列专著,《文心雕龙学史论》也是其中一种,同时收入了他主编的国内外第一套“龙学”专题丛书——“‘龙学’前沿书系”中,可以说是凝结戚教授多年来“龙学”史研究心得的最新成果。与一般的“龙学”史研究不同,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体现了一种四层递进、逐级深化的复合式研究模式。

        第一层级,“龙学”文献的编目索引。戚良德教授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就编录了“《文心雕龙》研究论著目录索引(1907—1990)”(收入《文心雕龙学综览》),2005年出版了专著《文心雕龙学分类索引》。而戚教授最新增补修订的《百年“龙学”书目》(1915—2021),附录于《文心雕龙学史论》最后,是一个到目前为止搜罗最全也较为准确的“龙学”专著目录。如果将百年“龙学”比喻为摩天大厦,那么,对“龙学”文献的编目索引就是为建造“龙学”大厦的一砖一瓦都进行了编号。

        第二层级,“龙学”文献的提要述评。与编目相连的是对“龙学”文献的内容提要和述评,就如同鉴定每一块“龙学”大厦建材的质量和效用一样。这也是戚良德教授长期坚持的一项学术工作。1995年出版的《文心雕龙学综览》中的四百多篇“《文心雕龙》研究论文摘编”就是由他负责的。2014年至今,戚教授主编《中国文论》辑刊,重点收录《文心雕龙》研究文章,每辑之后,他都坚持写一个篇幅不短的“编后记”,主要是述评每篇文章的重要观点。其中第5—10辑的“编后记”就收录在《文心雕龙学史论》中,共评述“龙学”文章60多篇。另外,本书还有对2019年出版的七部“龙学”代表性专著的述评。

        第三层级,“龙学”整体发展史的总结概括。以扎实的文献工作为基础,戚教授进一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整体“龙学”史进行总结。在《百年“龙学”探究》中,他“将大陆百年‘龙学’史分为六个时期”。在《文心雕龙学史论》中,戚教授又有两个新的补充,一是总结出百年“龙学”地域分布的世界地图,并从学术流派的角度概括为:京津龙学、东北龙学、内蒙龙学、西北龙学、中州龙学、齐鲁龙学、巴蜀龙学、珞珈龙学、江左龙学、沪上龙学、钱塘龙学、湖湘龙学、闽赣龙学、云贵龙学、岭南龙学、台湾龙学、日本龙学、韩国龙学、美国龙学、欧洲龙学等20个,以图表的方式予以呈现,直观而简洁地展现百年“龙学”之盛况。二是对21世纪头20年的“龙学”发展进行了总结。而其他“龙学”史专著的论述大都止于20世纪末,未能做到如此持续关注,实时更新。以上这些研究为我们描摹出了现代“龙学”大厦的整体结构布局。

        第四层级,“龙学”史核心架构的提纲挈领。百年“龙学”硕果累累,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摩天大厦,这当然是中华文化之幸,但对进一步的开拓创新而言,却不免成为横亘在面前的障碍,因此,提纲挈领地抓住“龙学”史的核心架构,就成为登顶“龙学”大厦、探寻学术方向的关键。《文心雕龙学史论》一书正是着力于此,本书题名不称“文心雕龙学史”,而称“史论”,就是因为它不是按照时序去完整系统地勾勒“龙学”发展史,而是专门选取百年“龙学”史上最核心的几位人物进行理论分析。戚教授高屋建瓴地概括出20世纪“龙学”八大家,即:黄侃、范文澜、李曰刚、杨明照、詹锳、王元化、牟世金、王更生。本书重点分析了黄侃、范文澜、李曰刚、杨明照、王更生五家(另外三家已于《百年“龙学”探究》中论述)。戚教授认为他们对现代“龙学”大厦之建构起了关键作用。范文澜可以说是“现代‘龙学’大厦的设计师”,现代“龙学”的基本架构是由他奠基的。杨明照是在大陆学者中,按照范先生所设计的“龙学”蓝图进行全方位建构的、第一个最重要的建造师。李曰刚类似于大陆的范文澜,对台湾地区的“龙学”架构进行了重要规划,并准备了大量的建筑材料。王更生则奋力建造,整固完备,为台湾“龙学”大厦的建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样以“龙学”文献的编目索引、提要述评为基础,去总结“龙学”整体发展史,进而提炼“龙学”史核心架构的复合式研究模式,不仅是《文心雕龙学史论》一书的特点,也是戚良德教授“龙学”史研究一贯的原则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既对海量“龙学”文献有全面把握,同时又能化繁为简、提要钩玄,切实做到理清“龙学”来龙去脉,指引前进方向。

        三位一体反思百年“龙学”缺失

        《文心雕龙学史论》另一个值得研究者借鉴的优点是:义理、文本、“龙学”史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式。戚良德教授师从著名“龙学”家山东大学牟世金先生,作为20世纪“‘龙学’里程碑”,牟先生在刘勰生平研究、《文心雕龙》注释和翻译、《文心》理论体系研究,以及“龙学”史研究等方面都有开拓性贡献,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研究模式。戚教授正是秉持牟先生的治学理念,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涵盖三大方面:一是对文本的校勘、注释和翻译,二是对文论话语的探索,三是对“龙学”史的总结和梳理。

        文本、义理、“龙学”史这三方面的研究相辅相成,互相助益,使得戚良德教授能够在《文心雕龙学史论》中提出有别于其他“龙学”史家的卓识。比如,黄侃被公认为现代“龙学”的开创者,“令学术思想界对《文心雕龙》之实用价值,研究角度,均作革命性之调整,故季刚不仅是彦和之功臣,尤为我国近代文学批评之前驱”(李曰刚《文心雕龙斠诠》),“更是《文心雕龙》研究史上的一个巨大变革”(牟世金《“龙学”七十年概观》)。戚先生却在本书中提出:“但在今天看来,这种调整不仅有利,亦且有弊。”黄侃《札记》的“革命性之调整”和“巨大变革”“是把《文心雕龙》作为文学批评著作,也正是由于这种特定的角度,奠定了百年‘龙学’的基调,成就了百年‘龙学’的辉煌”,但是,与此同时“意味着要忽略甚至抛弃一些东西”,那就是自身文论话语乃至于民族文化本位立场的缺失,由此造成的《文心雕龙》研究视野的狭窄和单一,正是黄侃作为“功臣”之外的历史责任,也是不可忽略的。戚先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并非有意标新立异,而是基于他20多年来对《文心雕龙》文论话语的探索,认为我们现代文学理论被套上了西方文论的枷锁,面临“失语”的困境,《文心雕龙》的研究也是如此,究其根源,就需要辩证地看待黄侃作为奠基人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多维视野构建本土“龙学”话语

        任何学术史的研究不应只是还原历史,更应该立足当下而放眼未来。戚良德教授的“龙学”史研究立足点是回首过去,着眼点则是面向未来。“龙学”的未来何在? 戚教授在书中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他认为,走出强大的西方文艺学话语体系的影响,回归和还原中国文论和文化的话语之本,构建本土化的中国文论、文学、文化话语体系,从儒学和中国文化等角度,对《文心雕龙》进行多维视野的考察和研究,这既是21世纪“龙学”面临的挑战、承担的重任,同时也是新的学术空间和路径。

        面对一些唱衰“龙学”的声音,戚教授在书中笃信地说道:“《文心雕龙》研究之所以发展成一门‘龙学’,与‘甲骨学’‘敦煌学’‘红学’同时荣登世界‘显学’的殿堂,乃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其必将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增添力量,更会为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