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4月10日 星期三

    寻觅陕西文学的诗与远方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4月10日   14 版)

        ■景淑梅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秀的文学批评不仅影响着作家的文学创作,而且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播与接受。雷达作为贯穿新时期文学40年的批评家,是当代文坛中分量最重、影响最大的批评家之一。他的文学批评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理论宝库,而且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

        批评家的根本责任在于引导读者深入把握文学作品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历史现状和社会背景,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底蕴、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进而对作品做出理性的阐释和评价。同时,要与作家、读者共同赋予作品生命之活力,以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自古秦陇一家亲,注重乡土情结的雷达,在关注全国文学创作发展趋势的同时,格外关注着陕西作家的文学创作,为陕西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地位的奠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常年追踪着陕西作家高建群、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等人的文学创作,针对部分作品撰写了大量的批评文章,如《乡土中国的命运感——评〈大平原〉兼及家族叙事的创新》《农村青年形象与土地观念》《诗与史的恢弘画卷——论〈平凡的世界〉》《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心灵的挣扎——〈废都〉辨析》《陕西文学的传承与创新》《陕西“三大家”与当代文学的乡土叙事》,等等。他的陕西文学批评不仅关注作家的创作层面,为文学创作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深入地剖析了作品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为读者欣赏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的滋养与启迪。其作品《心灵的挣扎——〈废都〉辨析》与《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因其严谨、客观、全面和准确的分析和论证,被学界称为是有关《废都》和《白鹿原》评论文章里的扛鼎之作。雷达的陕西文学批评因其深厚的理论修养和精湛的艺术分析,在学界引起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杂志转载,针对《白鹿原》《怀念狼》《高兴》等的批评文章也被收入《〈白鹿原〉评论集》《〈高兴〉研究》《〈带灯〉研究》等著作中。

        雷达积极参与了陕西作家作品的点评工作,由他点评的《白鹿原(评点本)》至今仍然是《白鹿原》各种发行版本中最受欢迎的文本。此外,雷达主编了《贾平凹文集》(八卷本)《路遥研究资料》《陈忠实研究资料》《贾平凹研究资料》等重要的文学著作和作家作品研究资料文集。雷达不仅对《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小说文本赞赏有加,更希望与这些小说有关的艺术改编作品也能够打造成另一部令人震撼的新的民族文化史诗。因此,他密切关注着根据《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文本改编而成的秦腔、话剧、舞剧、泥塑、连环画等艺术品。为电影《白鹿原》的改编更是出谋划策,为推广和传播陕西文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文学作品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造型的结果,这就要求批评家要持着审美的态度,就作品是否符合审美创造的规律,是否具有美的结构形态,能否充分地显示美的本质、特征和魅力等做出理性的审视和评介。雷达敏锐地洞察着陕西文学创作及其作品的读者接受等现象,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对陕西文学进行了孜孜不倦地探索,科学地揭示了陕西作家创作活动以及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规律和特点。

        雷达的陕西文学批评,是基于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评论文字既充满逻辑力量又富有诗意,既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作为文学批评的主体,雷达有其独特的心理结构、气质禀赋和审美个性等,这些因素使他与作家产生心灵共鸣,在深层角度进行精神的交流与对话,在精神的碰撞中对文本中的“空白”“不确定因素”进行修复、消解。另外,雷达不仅是批评家,更是散文家,他的创作艺术直觉天赋,使得他的陕西文学批评带有一种生命体验,尤其是激情的投入、语言的优美使得他的批评文章充满了诗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