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广教授立足于对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资料的全面掌握,利用诠释学方法,站在相对独特的哲学学术史视角,完成了汉语学界第一部关于维特根斯坦学术史的微观哲学史著作——《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简史》(以下简称《简史》)。
《简史》有三个独到之处:第一,具有奠基与开创地位。资料是哲学研究的基础,《简史》在资料汇编方面分类得当、条理清晰,涵盖对维特根斯坦本人著作、解释文献的全面梳理,并且不是按照时间线索做简单堆砌,而是注重资料的分类整理,还对几乎所有涉及资料依照其重要性做出了详略得当的内容提要、解读和评价。《简史》对维特根斯坦研究入门者来说因而是一本难得的“路书”,帮助他们迅速掌握资料,合理安排研究步骤和分配工作精力;而对已经对维特根斯坦深有研究的学者们又能起到索引的作用,为已有的研究工作提供不同的视角和线索。
第二,起到应时与反思作用。不论对世界还是中国维特根斯坦研究来说,《简史》的出版都恰逢其时。它将百年维特根斯坦研究分为具有鲜明特征的五个阶段,突出正统解释和非正统解释的流派争论,以及新世纪以来这些争论的多方面超越。同时,《简史》指明,将维特根斯坦与诸多大陆哲学家加以比较研究更趋流行。百年解释史的反思总结意味着,维特根斯坦哲学正在进入分析哲学史乃至整个哲学史,它的影响也在相互比较和相互阐发中不断扩大。
第三,具有启发与定向意义。《简史》不仅惠及维特根斯坦学林,还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了哲学研究与哲学史的关系,规范了哲学史研究的方法。哲学研究与哲学史理应保持良性关系,甚或在理想情况下彼此不分,而且高质量的哲学研究恰恰应该以对哲学史中的经典人物和问题的精细掌握为基础,进而重新阐释和得出新颖独到的有价值观点。《简史》以“源”与“流”为喻,认为“源”是时代条件,“提供哲学思考的动力,哲学创新的不同视角,哲学面向转换的侧重点”;“流”是以往思想资料,“提供解答时代问题的表达材料,展开时代问题的逻辑方法,促使时代问题合理化的历史依据”。更进一步讲,如何开“源”节“流”成为每一位哲学工作者的职责。《简史》展示了中国作为国际维特根斯坦研究重镇的各种面相,尤其极具启发性地应和了重建中国文化的时代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