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3月27日 星期三

    枕边书系列之199

    阅读是为了安心——何士光谈枕边书

    主持:宋庄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3月27日   03 版)

        何士光,原贵州省作协主席

        我们的这个栏目叫《枕边书》,自然要请您说一说,您的枕边书是什么?

        何士光:许多人都有在入睡之前读书的习惯,我从中学时候开始,也有了这样的习惯,一直没有间断。但如实地说,我现在已经没有枕边书了,或者说已经允许自己不读书了。

        允许自己不读书了,是不是因为年龄的原因?

        何士光:和年龄有关吧,但并不全是年龄的原因。去年我在微信上写了一篇文章,叫《留言八十一岁》,回过头去看,我明白在这一生里,阅读是一件自己要去完成的事情。所以书倒不是要越读越多,而是要越读越少。如果书总是越读越多,终其一生也读不完,一个人的阅读又还有什么希望和归宿呢? 如果书越读越少,最后允许自己不再读书了,就是自己的阅读已经完成了。

        什么是“阅读已经完成了呢”? 很想听您说一说。

        何士光:这样说吧,我后来明白我之所以会去读书,是要为自己心里的不安,找到一个答案。我们活着,每天每天地,每时每刻地,都在面对着世界,都在面对着自己,那么这世界是什么,这生命是什么呢? 这就是你不得不为自己做出回答的一个问题。不然的话,对于自己从根本上就不清楚的事情,你又怎么知道该怎样去把握它呢? 所以这人的内心深处,就始终是惶恐和迷茫的。诗人泰戈尔就把这样的迷茫,称为生命固有的哀愁,说它会从生命的缝隙之中渗透出来,如影随形地跟随着你。正是这样的一种惶恐,在迫使自己要去阅读。直到找到了一个回答,哪怕这个回答只是属于你自己,这人的心又才会安定下来。这心安定下来了,书再读与不读,也就是可以随缘的了。

        这就是您说过的“经受与寻找”吧,应该也有一个阅读的过程。

        何士光:是的。你的阅读是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回答,但在这人间浩如烟海的著述里,就你平常会见到的种类来说,却不会告诉你这世界和生命的根柢。好比一棵树,树根就像我们的生命之根,花朵和枝条就好比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我们看不见隐藏在泥土下面的根柢,就往往只是花朵之间比较,在枝条之间寻找。这样的对花朵和枝条的烛照,就是移步换景的,层出不穷的。看上去不相同,实际上又是相同的。你在不停地阅读,仿佛是在不断地丰富和更新,其实又只是在不断地重复,一步也没有前进。所以渐渐地,我也就无法把这样的阅读继续下去了。

        这是不是说,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寻根的过程?

        何士光:我觉得可以这样说。所以到后来,我就换了一个方向。其实,对于世界和生命的根柢,我们的前人就已经有过了艰苦卓绝的求索。他们曾经有过的经受、经历和经验,就成为留给我们的回答和经典。我后来就把自己的阅读,转移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上面,去跟踪前人留给我们的经典。这样我就看到,在前人留给我们的经典里,完全地和直接地在告诉我们的,就是世界和生命的根柢。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前人老子只用了一句话,就已经为我们建立起来了一个世界和生命的模型,就是道生一二三,只是我们自己倒不大在意。

        这应该有一些历史的原因吧。

        何士光:其实老子的这个一二三的模型,就还包含着一个逆向的三二一的模型,正密切地和我们自己的生命、生活和人生相联系。在这个三二一的模型里,你的生命是三,你就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生命,在三中去把握二,在二中去归一,即是回到根本,让这生命回到本来的智慧而圆满的状态。我们的前人正是沿着这样一条三二一的路线,来把握自己的生命、生活和人生的。

        这怎么说呢? 您能再说明一下吗?

        何士光:这样说吧。老子说的二,就是后来科学所说的能量和物质。我们的生命里所具有的灵智,就是那种原初的能量,前人就把它称为乾阳、法性、真如、般若等等。我们的前人发现,我们的心灵的本来的状态,就是智慧的、清明的和圆满的,就把它称为心灵的“本来面目”。就像一片清明而安宁的湖水,用这片湖水映照出来的世界,才是如实的和圆满的。但是后来,这片湖水在和世界的交流中,好比熏风的吹拂,就异化成一片波浪。这片波浪就成了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成为了一颗动荡不安的心。你再用这片波浪去映照世界,所得到的景象就是破碎的、变形的和不断变化的。所以世界虽然只有一个,但世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又是不一样的。正是这心里的此起彼伏的波浪,在妨碍你好好地生活。而前人所说的归一,就是要让这心里的波浪平息下来,回到本来的始终如一的状态,即是回到我们常常说的平常心。而所谓平常心,也就是平等而恒常之心,实事求是之心。在消除了心里的波浪和障碍之后,你又才能够和生活融合为一体。我在那篇《留言八十一岁》之中,在“开悟”一节里,就仔细一些地说到了归一,而归一就是安心。

        这应该不是只凭阅读就能做到的吧?

        何士光:是的,还需要修证。所以整体地和修证地来把握世界和生命,而不只是学科式的和哲学式的来思考世界和生命,正显示出东方的智慧,正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现在回到枕边书吧,那么我想问一问,您的最后的枕边书是什么呢?

        何士光:现在我只是在白天抄写一些经典,在睡觉的时候背诵一些经典,一般不再看书了。我最后的枕边书有三本,一本是《五灯会元》,一本是《泰戈尔诗文集》,一本是《辛弃疾全集》,都是可以在睡觉之前读一两则的。

        还有一个老问题,如果能让您见到三位古人,会是哪三位呢?

        何士光:就文学来说吧。第一位是吴承恩,想知道他写《西游记》的初衷,还有他是怎样构思《西游记》的。第二位是泰戈尔,他是人间的一位觉者。第三位是辛弃疾,我觉得他兼有中华诗人的所有的品性、风格和文采,有论者还说他有英雄气、人间情、般若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