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3月20日 星期三

    朱自强阐释的“儿童本位”不是成人单方面地顺应儿童,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也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融合和相互馈赠。

    “儿童本位”的文学与理性之光

    张梅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3月20日   11 版)

        《“儿童本位”的文学》,朱自强著,作家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60.00元

        随着儿童文学研究队伍的壮大,相关的学术探讨也得以拓展和深化,但真正的既有规模又行之有效的系统理论建构却不多见。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长期深入的学术研究、扎实深厚的学术积累、全面综合的学术考量,以及严谨的逻辑思辨能力,这对任何一位优秀学者都是一种艰巨的考验。近日出版的朱自强先生的《“儿童本位”的文学》一书,可以说是面对这一艰巨挑战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建构出了具有本土性、原创性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体系。

        《“儿童本位”的文学》作为一本极具学术份量的专著,其最重要的学术贡献就是从历史形态、理论探索和批评实践三个方面建构起真正“明晰的、系统的、具有实践有效性”的理论——“儿童本位”论。该著作的“儿童本位”论不是周作人的儿童本位论的语义重复,而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下赋予更完备、更合理和更具有深刻内涵的重构。早在1997年,朱自强就清晰地阐述“儿童本位”的文学“不是把儿童看作未完成品,然后按照成人自己的人生预设去教训儿童(如历史上的教训主义儿童观),也不是仅从成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去利用儿童(如历史上童心主义的儿童观),而是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这解放和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将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朱自强阐释的“儿童本位”不是成人单方面地顺应儿童,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也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融合和相互馈赠。正是在此基础上,此书围绕“儿童本位”观展开了极具建设性、创新性的理论探讨。

        首先,该著作在详尽扎实的史料基础上,辨析围绕“儿童本位”论展开的重大学术问题。比如,作者以史料说话,论证周作人与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理论没有发生过交集,他的儿童本位观主要受到“斯坦利· 霍尔、高岛平三郎等人的儿童学、生物学上的进化论、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此书还澄清了学界长期以来对周作人儿童本位论的误读。此书指出周作人认同的是柳泽健原的“第三之世界”观点,即“超过成人与儿童的世界,也可以说是融合成人与儿童的世界”的“第三的世界”。其实,周作人儿童本位论表述上的激进只是新文化运动的文化策略,并不是只以“儿童”马首是瞻。因而作者在重构“儿童本位”论时特别强调儿童与成人之间“相互赠予的关系”。

        其次,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对当下反本质论的理论倾向进行回应。此书的“儿童本位”论有个非常重要的逻辑起点——儿童与成人的本质区别。五四时期儿童观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正是以儿童与成人的差异为前提的:“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鲁迅语)。因而儿童与成人的本质差异是原则性问题,如果取消两者的本质规定,那么不只是儿童文学学科的合法性存在危机,也不只是五四以来“儿童的发现”的丰功伟绩化为泡影,而且由于成人是儿童文学的创造者,儿童文学场域内成人占绝对优势的资本和惯习势必会使儿童观重回“成人本位”的过往。为了佐证儿童和成人处于“人生的两极”,作者从科学、艺术和生活三个维度分别考察了儿童在人性观(向善性)、审美观(纯粹性)和哲学观(超越功利性和感性)等方面与成人各有千秋的认知。但作者并非本质主义论者,他持有的是“建构主义的本质观”,即在承认儿童与成人有着本质差异的前提下反对僵化的、超历史的本质,并不一概反对本质。

        最后,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阐释“儿童本位”不是绝对真理,而是“历史的真理”。朱自强始终认为一种理论不是看它如何“新”,而是看它是否具有实践效用。在“成人本位”传统仍根深蒂固的语境下,“儿童本位”依然拥有马克思所说的“现实性和力量”,“目前还在解决着儿童文学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根本问题。作为一种理论,只有当‘儿童本位’论在实践中已经失去了效用,才可能被‘超越’;反之,如果它在实践中能够继续发挥效用,就不该被超越,也不可能被超越。”“儿童本位”论并不拒绝超越,而是欢迎超越。当其不再具有批判现实的力量时,这说明儿童文学的生态已经抵达某种理想的状态。

        此外,作为一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学者,朱自强先生拥有一些非常珍贵的学术品质:一是勤奋。朱自强治学四十年来,深耕不辍,持续精进,屡结硕果;二是严谨。他严谨的治学精神不只表现在重大问题的深入辨析上,而且也表现在细部问题的考证功夫上,比如,他考证出“儿童本位”这一中国儿童文学的最上位的概念来自日语语汇,梳理出“儿童本位”流变中每一次准确表述以及发表的时间和出处,发现郭沫若的《儿童文学之管见》最初发表和后来结集所做的删改等等。这不仅仅展现出一位优秀学者求实的治学态度,还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学术的谦恭;三是直言。作者秉持着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的立场,不避亲疏地直接论辩。“儿童本位”论是朱自强先生治学四十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理论结晶。正如他所言:“儿童本位”“它不仅是对迄今为止自己最看重的一本文集的命名,而且也是对作为儿童文学学者的我自己的一次身份命名”。“儿童本位”论强大的实践有效性既是我辈能够砥砺前行的思想资源,同时,作为中国本土的原创理论,也是中国为世界儿童文学理论所做出的傲人的学术贡献。事实上,国际学术界对此已经慧眼识珠——世界儿童文学学术最高奖国际格林奖评委会于2021年将第18届国际格林奖颁给朱自强先生,其最重要的授奖理由就是“践行以儿童为本位的思想理念和研究方法,是他的学术研究的特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