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3月20日 星期三

    但真正的教育恰恰需要远离单纯应试思维,恰恰需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要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这样的认知,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养成尊重个性、尊重常识、敬畏生命的基本教育主张,让越来越多的教师确立并践行“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发展自我”的价值取向,就离不开专业阅读。

    用专业阅读筑造教师的成长之梯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3月20日   17 版)

        ■刘祥

        高品质的生命,离不开书香的浸润。只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书”,绝不会指向教辅资料或者“快餐文学”,而是指向凝聚了先进的文化思想、崇高的道德操守、丰厚的人生智慧和科学的知识技能的经典类作品。在人类的生命成长历程中,“开卷有益”的前提是选对了“卷”,过程是选对了“开卷”的方法,结果才能收获“有益”。不读书或者读了无需读甚至不该读的书,都无法转换为生命的正能量。

        以此观点审视教师成长之路上的专业阅读,便不是简单地探讨教师是否应该读书,而是探究读什么样的书、用什么样的方法读书。试想,一名数学教师就算每天阅读一部世界名著,当他读完了三千六百五十部作品之后,也未必能够成为数学教学的行家里手。就算是语文教师读了三千六百五十部文学经典,其增加的也仅仅是文学鉴赏与表达的素养,而非基于学科课程建设的理论积淀或实践经验。

        所以,当我们谈论教师的专业阅读这一话题时,首先就要厘清“专业”的外延与内涵。从概念的外延而言,“专业”既指向阅读品的具体内容,也指向阅读者的阅读方法。从概念的内涵而言,其内容的“专业”不但要体现丰厚的学科本体性知识,而且要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前瞻性。其外延的“专业”不但要体现为自主性阅读、主动性阅读,而且要注重阅读过程中的融合与生成,注重学以致用。

        教师应该如何开展专业阅读,才能高效筑造向上攀登的成长之梯呢?

        用“根本书籍”夯实成长根基

        武侠小说中常有这样的情节:武功平平的少年,因为机缘巧合获得了一部武林秘籍,修炼后迅速成为绝世高手。这武林秘籍,便是这少年修炼绝世武学的“根本书籍”。没有这“根本书籍”,此少年就算勤学苦练一辈子,或许依旧是武林中的不入流之徒。有了这“根本书籍”,眼界方得拓宽,能力方得提升,方能达到寻常人难以达到的修为高度。

        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根本书籍? 当然有。

        第一类根本书籍,指向被千百年的实践验证为正确的前贤作品,比如《论语》《庄子》。理解这些作品中博大精深的思想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动之中,有助于摒弃功利化的单纯应试思维,养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只有将每一个学生视作独一无二的生命予以培育,才能全面落实“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主张,才能在顺应生命的成长天性的基础上辅之以合乎人性的引导与督促,使每一名学生都以“人”的形象行走在自主化学习的道路之上。

        第二类根本书籍,指向极少数的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最新理论成果。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极少量的智者能够透过各种纷扰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阅读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借他们的慧眼看穿迷雾,发现指向教育教学本质特征的各种规律与技能。以2017年以来的课程改革为例,一线教师要想跟得上课程改革的发展步伐,要想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落后于时代,就必须阅读有关大单元整体化教学、学科大概念、真实性问题情境、项目化学习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书籍。只是,近六年间出版的此类主题的作品太多,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根本书籍呢?这就要从众多的著作中寻找那极少量的几部被广泛引用的作品。当其他作品的认知与理论都指向这有限的几部作品时,它们就有资格构成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书籍。

        第三类根本书籍,指向极少数的课程开发者和践行者的研究成果。有能力将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转换为根本书籍的人当然不是寻常的一线教师,这类型的根本书籍的背后,通常存在着一个热爱教育、坚持教育科研的强大团队,比如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实验”共同体。该团队对“新教育”相关理念的阐释、对全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凝练,为数十万教师提供了行动指南。

        此三类根本书籍,当然不会每一句话都拥有开启茅塞的神奇功效,但一定有一些观点超出了我们的认知经验,能够引导我们以更科学、更理性的态度和行动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用“融合、生成”筑造成长之梯

        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展自己的专业阅读呢?

        浏览当然必不可少。浏览的价值在于筛选甄别,从海量的信息中发现值得深入研究的那一部分作品。

        比浏览重要无数倍的是融合。融合首先体现为阅读中的兼容并蓄,然后体现为阅读中的质疑批判,接着体现为阅读中的扬长避短,最后体现为阅读中的触类旁通。

        教师在专业阅读过程中必然会经历获取的信息与自身的认知相冲突的矛盾。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就需要阅读更多的书籍,需要将自身的认知经验纳入相应的理论之中进行印证。被印证为正确的认知与技能,便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之;被印证为错误的认知或技能,便在教育教学中改正之。如何改正呢?便是以来自阅读的收获为指南,指导自身的行动。当阅读中收获的理论和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完美契合时,教育教学便进入了融合之境。

        融合不是专业阅读的终点站,比融合更重要的是生成。教师在开展专业阅读的过程中,在将阅读中收获的各种信息以及自身的教育教学感知融合之后,只有将获得的新思考、新认知、新能力转换为应对现实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专业阅读才真正拥有价值。此种转换便是生成。生成的本质是一种深加工或者再创造,是站在他人的肩头眺望更美的风景,是利用他人的工具耕耘自己的田野。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浏览、印证、融合、生成,构成了不断向上的四级阶梯。置身于不同的阶梯,见到的是不同的风景,收获的是不同的能力。

        用“理想、情怀”丰盈成长之果

        真正决定教师成长高度的因素,是教育理想与教育情怀。

        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技能并非无限丰富。相当数量的教师,只要静下心来阅读一定量的理论著作和实践案例,并将其带入课堂进行验证,便能大体上掌握并灵活运用某些教学新技能,虽未必做到融会贯通,至少可以粗通皮毛。

        较之以教学技能的更新,教育理念的更新要困难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既受其漫长读书生涯中经历的客观教学环境的制约,又受其从业之后所处的学校文化的制约,还受其所处的社会群体性认知与评价的制约。此三方面因素的长期影响,潜移默化中确立起一位教师的教育观。要改变这样的教育观,除了持久的专业阅读与专业实践,别无他法。

        教育理想与教育情怀的确立,又比教育理念的更新艰难若干倍。教师的教育理想与教育情怀从来不会凭空而生,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散。能够轻而易举实现的,绝非理想;构成理想的,必然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那份憧憬中的美好,比如“新教育实验”倡导的“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比如新一轮课程改革追求的“让学习真正发生”。在数十年的功利性应试思维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教师,通常很难理解自由阅读、自主写作、自在交流的价值,当然也就不会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组织学生开展诸如“晨诵、午读、暮省”之类的学习活动,不会倡导亲子共读,不会鼓励学生开展公益活动,因为这些行为与中考、高考无关,和分数与排名无关。

        但真正的教育恰恰需要远离单纯应试思维,恰恰需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要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这样的认知,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养成尊重个性、尊重常识、敬畏生命的基本教育主张,让越来越多的教师确立并践行“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发展自我”的价值取向,就离不开专业阅读。读了《我的教育理想》才会知晓应试之外还有无限美好的新教育图景,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才会相信真正的成长来自天性的释放与灵魂的唤醒,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才会明白“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读了《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才会接纳“构建具有生活价值的课程”“为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而教”……唯有此类散发着人性之美、理想之美的专业书籍,才能激活教师灵魂深处的爱与激情,才能让教师远离倦怠,勇敢并快乐地朝向明亮那方奋力前行。

        (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