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3月20日 星期三

    去其繁章 采其大要

    ——读《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3月20日   15 版)

        ■靳薇薇

        罗军凤《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以清代学者对《春秋左传》的注释、评点、选本为基本材料,收录268部著作,钩沉稽古、抉隐发微,不仅介绍了清代春秋左传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而且揭示了清代春秋左传学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在纷繁凌乱的清代史料中呈现出清代学术的传承。此书是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和清代经学研究的重要创获,是文学、历史、哲学学科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首先,比类编排,涵盖全貌。

        《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收录了268部清代春秋左传学的论著,除了《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等大型丛书所收录的春秋左传学著作外,还收录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馆藏的善本、稿抄本;不仅收录了清代春秋左传学的重要学者著述,同时收录了名不见经传的著述;不仅收录了完整的左传学著作,也对某些重要学者文集内独立成卷的左传学论述加以收录。268部著作按照七个类别,以时间为纲,展现的是一部清代春秋左传学的学术编年史。

        清初经学为追求经学义理,或空无依傍、直达经义,或依据胡安国《春秋传》,补充以《春秋》三传以解经,此为“《春秋》经义类”“纠补胡安国《春秋传》及搜辑《春秋》三传”以解经类;康熙、乾隆朝,学者对《左传》的史事加以分类纂辑,以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为集大成,后续有少量的考证史事之著作,此为“《春秋》史学类”著作。乾嘉汉学风气鼎盛时期,春秋左传学盛行以汉代贾逵、服虔旧注以解经,攻伐杜注的著作层出不穷,直到晚清,抨击杜注稍微衰歇,此为“补苴《春秋左传》杜注”类著作。在乾嘉汉学“求道于典章制度”的学术追求之下,《左传》的人物姓氏职官、典章制度、文字音韵校勘、地理、《左传》古经及三传异文课题臻臻日上,晚清随着今文经学的兴起,又诞生了今古文之争以及《左传》经义等新的课题,此为“《春秋左传》专题研究”类著作。科举考试对春秋左传学的影响贯串有清一代始终,此为“《左传》评点与科举读物”类著作。每一类别之下,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兼顾清代春秋左传学的学术发展史。

        按类编排,辅以时间线索,有利于揭示清代春秋左传学的内在规律和变化趋势,反映对待同一类问题之下清代学者的相承相继,或学风的转变之后学者的不同学术取向。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继承了刘逢禄《左传》的义理为刘歆附益的思路,章炳麟《春秋左传读叙录》则对刘逢禄《左氏春秋考证》所引论据、所用逻辑,甚至语气,悉加批驳。清初学者普遍反对义例解经的方法,视之为牵强附会,但到了晚清,随着今文经学由义例通达义理这一治经方法的强势兴起,古文经学家亦开始谋划义例解经之法。晚清刘师培致力于《春秋》的微言大义,就是继承了戴震治《春秋》义理的路径,刘氏家族致力于《左传》义例体系的营建,便是出于对今文经学的回应。戴震对自己的《孟子字义疏证》的义理体系高自标榜,同时期学者颇不以为然,而到晚清刘师培颇为推许《孟子字义疏证》的成就,古文经学家的态度已大不相同。其他如清初、乾嘉时期、晚清时期等不同时代的学风及不尽相同的治学成就,尽在类别编目下荟聚相关学者及论著,以学术整体的方式得以清晰呈现。

        其次,考证文献,追溯源流。

        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涉及《春秋左传》的文字、经义、考证、义理、辞章等方方面面,学术流派众多,门户成见、争议诸多,春秋左传学的华夷之辨、王霸之争、微言大义、贬天子之说、灾异之说……传承弥久,在清代发展出新的内涵与外延;以经解经、弃传讲经、义例解经等治经方法,纷纷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各有其学术背景及意义;经学、史学、评点标准各不一样,观点却迥然有别,所有这些,头绪万千,难度极大。该书在众多争议中,删繁就简、权衡轻重,通过扎实的文献功底、纵向与横向的对比,突出每位学者的特殊性,而非简单的内容观点罗列,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总结概括。

        全书收纳了清代春秋左传学第一手文献资料,作者花费了大量精力细读文本,作原创性的研究。对每一著作,考证其版本、撮述其内容;对每一作者,论述其师承、学术影响力,详细阐述著作的学术方法及特色,为重新审视清代学术史提供了特别的视角。清初万斯大在经学义理上的保守性、俞樾《达斋春秋说》在晚清对西方学说的拒斥,都可以重新界定二人在学术史上的地位。方苞试图创建清代春秋学的义理体系,其治经方法为其学生叶酉所继承,但反响甚微。清代春秋学没有在汉代、宋代经学之后树立起有清一代的经学体系,其经验、教训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段玉裁校勘《春秋》古经,体现出义理先于考证的学术取向,这可以理解其与阮元及其他乾嘉学者(如顾千里)的矛盾。廖平以礼制的分别区别汉代今古文经学,最为真知灼见,但他的《春秋三传折衷》试图消弭《春秋》三传经学研究的差别,走折衷路线,似乎吃力不讨好。在经学的堂庑上,始终不能摆脱家法、门派之争,然而如何看待这些家法、门派,这对现今学者研究清代经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对名不见经传的著作、作者,作者翻阅地方志、史志目录,以及其他相关文集,考证产生年代,归纳其著作类别,依据序跋考察版本源流,辨析其与主流学术界的联系,论述其文献价值,以使文献得到更好地利用。范尔梅的《春秋札记》所据底本,以胡安国《春秋传》为主,加入了科举评点本的常见图表,而以史事解经,超出了一般科举类著作。姜炳璋《读左补义》本集各家注疏以解经,后来被加入了乾隆朝《左传》评点以投时好,评点与经义苦相乖违,但乾隆朝的经义与评点径直在同一部著作中呈现,亦不失其价值。清初俞汝言《春秋平义》在晚清受到学者的重视,不再是因为俞氏的“尊王”之论,而是因其“攘夷”之论,这与晚清学者重新发现胡安国《春秋传》的“复仇”之论异道同趋,皆以经学表达政治志向。

        最后,批判性评价,方法科学。

        此书对每部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进行了批判性评估,指出了创新性、局限性、分歧争议以及学术影响。评估详尽准确,考证严谨,不拘泥于一家之说,广泛吸收各种不同的意见,如引用艾尔曼的观点佐证《春秋正辞》的创作时间,征引戴君仁《春秋左氏传時月日例辨正》的观点讨论汉儒的义例说,引入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的观点讨论春秋车马制度,借钱玄同的观点论述章太炎经学的演变,皆以书目提要的形式,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此书对王夫之、庄存与、王韬等人著作的讨论,皆出自作者最新研究成果。而对其他已入《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古籍的讨论,超出了《四库全书总目》的原有评价体系,也不同于当今学者的《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其观点皆为首次发表。作者在全面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力求评价体系的完整,对当今经学研究具有启示与垂范意义。

        乾嘉汉学虽久负盛名,但它对杜注的偏见随处可见,这一学风甚至影响到同一时期的日本、韩国。但作者指出,杜注历经众多学者口诛笔伐,反而确立了它作为春秋左传学研究基础文献的地位。不利用杜注,不对杜注加以批判性地采纳,是不可能有清代春秋左传学的成就的。杜注经由众多学者的多方面补释改释,其本身又更趋完整。然而不可否认,学界对杜注的偏见过于久远,杜注的利用仍然是有限的,杜注某些观点(如赋诗之义取首章的观点)因不合于学者自身的观点,而被轻易否弃。利用杜注,详细探讨其出处、渊源,很可能为解决一些积久难决定问题提供思路。

        乾嘉学者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虽然精细,其成就令人仰望,但如果持门户之见,便不能得学术之真。毛奇龄《春秋简书刊误》、赵坦《春秋异文笺》认为《春秋》三传异文之间定是非,认为《左传》经文为是,而《公羊》《穀梁》经文为非,党同伐异。清代《左传》评点虽有成套术语,但其话语体系仍然严重受制于科举考试,至于哪些术语可以作为中国古代文章学的正面材料,这是一个仍待深入讨论的重要课题。随着当今出土文献的不断发现,应该助《左传》文章学研究更进一步。

        乾嘉汉学的考证虽然精微,但也难免落入碎义难逃、难于卒读的境地。经学是清代学者的安身立命之所在,受制于经学,学者提不出比经学义理更高远的课题。《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在呈现清代《春秋左传》经学的发展历史阶段的同时,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民族意识三个阶段的认知,即转制翻身与民族国家的建构、民生建设与统治的正当性、民族复兴与合理性正当性的重置。此书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审视经学研究中的“华夷之辨”“灾异之说”等争议,这种研究方法使得对各家学说的评估更为全面客观。

        总之,《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是一部权威而翔实的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是研究春秋左传和清代经学的重要资料。内容全面,考据详实,结构清晰有序,语言简明有力,是研究春秋左传的文本、历史、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者单位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