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3月20日 星期三

    诺奖得主古尔纳在京与莫言畅谈“文学的故乡与他乡”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3月20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丁杨)日前,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坦桑尼亚裔英国作家古尔纳在北京师范大学与作家莫言以“文学的故乡与他乡”为主题进行了一场对话。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上海译文出版社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马骏在活动现场致辞。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莫言以东道主身份首先发言。针对近年来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背景下传统文学创作所受冲击,莫言认为,文学永远不会随着科技进步而消亡,像自己和古尔纳这样有着“独具个性的形象思维”的作家不会因AI的出现而失业,因为这种思维来自各自民族传统中不可取代的部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融入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与现实追求,这样的文学才可以走向世界。谈及本次对话的主题,莫言讲述了他实地探访非洲的印象与从文学作品中了解的“文学的非洲”有何不同;古尔纳则追忆其在非洲一座小岛上的故乡,“我们的海滩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和世界进行着连接,与世界的其他文化进行着跨大洋的交流”。莫言强调,作家随着创作经历与活动半径的延伸,视野要放到全世界,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作家“故乡”的范围中。

        本次活动主办方之一上海译文出版社也是古尔纳一系列作品中译本的出版方,目前已陆续推出包括这位作家代表作的《天堂》《来世》《海边》等两辑共10部作品。从作品入手,莫言谈到了古尔纳的《遗弃》,表示小说家更擅长“由小见大”,从一扇窄门进到宽广的世界中去,而不是如历史学家那样全方位、立体地叙述变革。莫言还表达了对作家的作品与作家个人经历间关联的看法,认为作家的自传就体现在其作品中——也许包含小说成分,但小说中也会表现自传的部分,“这不是诚实问题,而是艺术问题”。谈及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家族》,古尔纳对这部小说的语言描写、叙事方式以及“气息”颇为认同。他评价莫言小说中写到的普通人在宏大历史中的遭遇,让读者可以共情。

        莫言肯定了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在创意写作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的努力,认为自己在北师大的写作教学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学生们纷纷在写作之路上有所收获,未来值得期待。在英国高校亦有教职的古尔纳虽不直接教授创意写作课程,但也了解到英国很多高校都有这门课。他认为这门课能够帮助学生走上方向正确的写作之路,建议初学写作者写完后要尽可能请别人阅读,据此了解读者意见。

        据悉,本次古尔纳中国行先后到访了上海、宁波,与作家格非、孙甘露进行了文学对话。在与莫言对谈之后,古尔纳在北京参观了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文学院,发表演讲,与学员座谈,还“体验”了一把网络直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