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3月20日 星期三

    “中国学术的全球分享与传播”出版论坛在伦敦举行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3月20日   02 版)

        本报讯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学术的全球分享与传播”出版论坛暨“中国视角”系列丛书新书发布会,当地时间3月12日在2024年伦敦书展举行。论坛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及其国际传播的战略意义、中国学术对全球知识体系的影响和贡献、欧美学术出版机构寻找的中国内容、中国学术国际传播的有效途径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

        出席论坛的嘉宾有中国驻英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毕海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永强,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全球图书业务总裁贝谨立,圣智出版集团盖尔全球学术产品副总裁塞斯·凯利,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玉兰等。

        毕海波代表中国驻英使馆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通过中外学术交流合作,中国学术得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学术也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贝谨立说,中国学术成果的发表数量和中国大学的全球排名正逐年提升,中国更加重视“学术的持久价值”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统计指标。他希望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与人大出版社的合作更加紧密,传播更多的中国学术成果。

        塞斯·凯利指出,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研究人员和学生对中国的兴趣日益浓厚。据他介绍,盖尔2008年启动了亚洲出版计划,2009年开始了与人大出版社的合作,陆续出版了“中国学者谈中国经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系列丛书”等系列图书,2023年,双方签署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第一辑共12种图书的合作出版合同。

        马丁·阿尔布劳认为,全球共享的一个结果当然是中国学者也可以将他们自己对中国的理解传递给世界其他地方。

        赵玉兰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中国学术的“走出去”和“引进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她表示,虽然中国学术的国际传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永强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让世界了解中国社会科学知识,为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借鉴,积极回应人类普遍关切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学理智慧,是中国出版界海外出版的重要使命。据他介绍,在中外学术交流中,人大出版社秉承“聚焦中国,聚焦当代,聚焦学术”的出版理念,截至目前,已累计实现3000余种图书的国际出版,涉及40多个语种,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论坛举办期间,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劳特里奇出版公司“中国视角”丛书的新书发布。本次活动重点发布了王贵元著《汉学与出土文献论集》和张晓萌著《超越与回归: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研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