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3月13日 星期三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3月13日   09 版)

        【历史】

        杜诗有“诗史”之誉。然目前存世的约1500首杜诗,绝大多数是杜甫中年之后的作品,暮年之作占比尤高。这对于探求早年杜甫的生命历程,无疑是不利的。而后世对杜甫的研究,也更多集中于其“后半生”。本书则从杜甫家世讲起,钩沉杜甫幼年、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梳理青年杜甫的奋斗与沉沦、交游与见闻,颇为细致地呈现了杜甫的前半生;同时,本书亦以与玄宗朝“同龄”的杜甫串起了一部从开元初年到天宝十四年的壮阔历史,对那个时期的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都有涉及,对唐代的家族与家庭、文学派和吏治派之争、安史之乱成因等重大历史问题,乃至吉州之案、李邕之死等具体事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讲述。诗史互证,既展示了一个更具“历史场景感”的杜甫,也还原出一幅杜甫当日所目睹、所身处的历史图景。

        【思想史】

        这是一部人文学者徐贲版“西方正典”,是在其为大学生准备的人文阅读课讲稿基础上针对中国读者的知识结构、阅读习惯加以调整、补充而成,全书分为《西方的起源》《帝国的兴衰》《自由的黎明》《现代的诞生》四册。作者以思辨、理性的态度在西方人文经典中选出对人类历史最具影响的近百部著作,通过对柏拉图、但丁、莎士比亚、卢梭等七十余位西方历史上重要思想、文化人物及《奥德赛》《理想国》《堂吉诃德》等著作的介绍、解读,力求实现某种意义上的人文启蒙,带领读者深入思考,在阅读中认识、了解经典,并重新回顾历史、审视自我、观察世界。徐贲认为,阅读经典本身不是目的所在,由此实现“文化或知识补课”,“给阅读带来一种不同的理性体验和思考动能,人文阅读应该成为理性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理性生活的一种方式”。

        【家族史】

        资深媒体人徐泓退休后从事非虚构写作似乎顺理成章,但习惯了职业范畴内宏大叙事的她在面对自己母亲的家族史写作时,还是要进行思维方式与表达形式的调整,那就是,强调“个体叙事”,通过每个人的经历如拼图般逐渐令历史更完整、更真实。书中讲述了作者母亲所属天津“八大家”之首“天成号”韩家在百年间时代风云背景下的起伏变迁,与许多家族史侧重男性人物写作的情况不同的是,《韩家往事》是以作者母亲的父辈特别是五位姑姑及其关联的李连普、梅贻琦、傅铜、邝寿堃、卫立煌家族为横向枝干,意在纵横交错间令这部非虚构作品的历史积淀更为丰富、厚重。“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徐泓在本书“后记”中写道,思及故人,“面对百年变局,他们做出过怎样的求索和选择,至今仍有借鉴的意义。”

        【长篇小说】

        作为德语世界20世纪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的作品总是直面时代的症结与社会的荒诞,用犀利的眼光与富有批判色彩的表达来勾勒他眼中的世界,以及他笔下人物的人生,这部篇幅不长的小说完全契合他在写作中的上述特质,虚实结合,讲述了“我”与韦特海默、古尔德在萨尔茨堡的钢琴大师班共同求学,此后的艺术追求与道路选择不同,进而命运走向也充满引人唏嘘的宿命感。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创办钢琴大师班的霍洛维茨与钢琴天才古尔德都是现实世界的真实人物、蜚声世界的钢琴大师,作者将他们写进书中,人物的在场感与情节的虚构增加了作品的戏剧性,而对主人公古尔德在艺术上的完美主义倾向甚至近乎偏执的一面,作品中有着细致、生动的刻画,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本书着力表现的所在——人性的多面,性格决定命运,以及艺术追求的极端所折射的人文力量和越过道德边界的双刃剑效应。

        【艺术】

        形理两全”一语来自于文同与苏轼论画的文章,表达了他们追求形似和理真的绘画理念。在陈水华看来,在我国绘画发展史上,宋代是写实主义登峰造极的时期;即此而言,如果要推宋画的代表,则非花鸟画莫属。作者选择174幅宋画,发现其中的鸟类图像,80%以上都可以辨识到具体物种;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现当代的花鸟画,绘画往往与其描绘对象完全脱节。作为鸟类学家的作者,惊叹于宋代博物学的高度发展,叹服于宋人画鸟的高超技艺,在书中对宋代的鸟类绘画作了系统梳理和解析。书中论及黄荃、徐熙、赵佶、崔白、林椿、李公麟等画家的68幅画作,对作品中鸟的种类予以鉴定,对画家采用的技法进行讨论。珍贵的宋画,配上现代鸟类照片,展开了鸟类学与中国画学之间一次别开生面的互鉴,生发出许多富于启发性的见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