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3月13日 星期三

    赓续中华文明 厚植文化自信

    ——《金声玉振: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展”策展笔记》编辑手记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3月13日   20 版)

        “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第一辑),中国博物馆协会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12月,1154.00元

        ■陈思佳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作为博物馆教育与传播的核心媒介,博物馆展览是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载体。在中国博物馆协会的统筹指导下,我们从近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申报项目与具有较大影响力及鲜明特色的展览中精选出优质展览,希望能够以出版图书的方式,记录这些精品展览的诞生过程,讲述精品展览的幕后故事,让优秀的展览真正留下来、传播开。

        “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简称“策展笔记”)应运而生,并获得了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曾入选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曾侯乙展”,也由此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成为“策展笔记”丛书呈现的展览之一。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是中国的文物大省,文脉绵延,物华天宝。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擂鼓墩发现了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这是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先秦时期,群雄并立,百家争鸣,玉帛钟鼓不仅代表财富和音乐,还是国家礼仪的象征。以曾侯乙编钟为代表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作为南方楚国文物的范例,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天文历法、音乐艺术等方面的极高成就。

        此后40多年,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一直是湖北省博物馆核心展览,并且多次出境,赴美国、法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展出。诸多前辈为历版展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他们奠定的深厚基础上,伴随着曾国考古和文物研究不断深入,以及湖北省博物馆新馆于2021年建成开放,“曾侯乙展”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观众。新版“曾侯乙展”在展示考古成果的基础上,打破文物材质分类的约束,侧重阐释文物在仪式活动中的功能和组合,以物见人,使观众透过精美的文物感受礼乐文明下的贵族仪式生活和社会意识。

        如何通过“策展笔记”这一载体,全面解读新版“曾侯乙展”,充分展示展览的创意思路,完整反映展览从构思、策划到落地、开放的各个环节,把“曾侯乙展”带给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成为摆在编辑团队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与“曾侯乙展”策展团队及其“策展笔记”执笔团队,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的反复商榷和不断讨论中,我们逐渐明确,“策展笔记”显然不同于博物馆中常见的介绍展览内容及重点文物的展览图录,而具有三重意涵:一是可以作为国内外文博行业了解我国文博系统优秀展览的“资料工具书”,二是要扮演为文博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策展经验与创新启迪的“实践参考书”的角色,三是要成为普通大众领略博物馆展陈之美、了解展览幕后专业工作的“观展指南书”。

        为了平衡这三种意涵,我们与“曾侯乙展”的主要策展人、湖北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也是其“策展笔记”执笔人曾攀商议确定,对全书的五个固定组成部分,即引言、导览、策展、观展、结语,进行内容的优化。其中,引言部分梳理了新版“曾侯乙展”的策展背景。导览部分完整展示了新版“曾侯乙展”各单元内容,让精品展览“跃然纸上”。策展部分集中了主题策划、展品选择、形式与灯光设计、文物保护、施工管理等各环节的主要工作及其特点、难点、创新点。观展部分介绍了新版“曾侯乙展”所采用的现代展陈手段和形式。结语部分则对“曾侯乙展”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期许。

        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较为全面地印证了中国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曾侯乙编钟也已成为中国青铜时代礼乐文明的象征。在优化全书内容后,我们希望能够巧妙地将“曾侯乙展”及其文物的这种深厚意蕴融入其中,贯穿全书,因此,在编辑过程中,对二级标题的设置进行“巧思”,体现出“音律”的韵感和美感。经过反复推敲与打磨,“千年钟磬,荡漾今声”“金声而玉振”“巧作绕梁曲”“钟鼓以道志”“但余钟磬音”五个标题,以“音”为媒,既暗合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又能反映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的重要特点。同时,每一部分的标题会反复出现在页眉,仿佛流淌在展览空间的背景音乐,能够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全书定下基调。

        为了充分体现“策展笔记”这种特殊体裁的特点,我们与设计师进行了数轮激烈的头脑风暴,决定对图书外观进行多层次的设计,采用便签页、折页、绑带等元素,呈现出笔记本式的整体形象。同时,运用中华传统色彩,选择编钟、联禁大壶等曾侯乙墓出土的代表性文物作为封面的底纹及装饰,体现出“曾侯乙展”反映礼乐文明的特征。

        “可阅读的精品展览”是我们最主要的装帧理念。如果说“策展笔记”的封面犹如展览的序厅,会给“观众”留下重要的第一印象。那么,“策展笔记”的版式设计就如同展厅的布局与动线设计,对于“观展”的便利性和“观众”的审美感受而言至关重要。我们综合考量了笔记的体裁特点和读者的阅读感受,经过与设计师、排版员夜以继日的多次尝试、推翻和修改,将版心设置为整体偏右,并对全书图片的尺寸与摆放位置进行了大胆而精心的设计,旨在将精品展览从空间转化为书本,让“观众”们可以随身携带、随时参观。

        “策展笔记”是国内外观众和文博行业了解我国文博系统优秀展览、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对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和扩大文化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完成好这一重要使命,我们在文字质量方面慎之又慎:反复核查相关史实、考古成果以及文物保存等方面的专业用语,以确保不贻笑大方;就出土文物上的铭文字样,与湖北省博物馆方面多次确认,并进行“造字”;一再检查文物图片与图题的对应情况,以免“文不对题”……

        “策展笔记”出版后不久,便取得了较大的国内、国际影响力。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表示了认可。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中国文物报社原社长李耀申认为,“策展笔记”有助于推动我国博物馆的策展研究,促进博物馆提升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能力,赋能“文物活起来”和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在国际化方面,麦克米伦等国外知名出版社对“策展笔记”也颇感兴趣。目前,“策展笔记”的版权输出正在洽谈中,我们也期待能让更多的“策展智慧”走出国门。

        征途漫漫,文以化人。文化自信能给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带来深沉而持久的力量。“策展笔记”集中整理了当代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策展经历与理念,有利于推广精品展览的先进经验,构建博物馆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展理论体系;有利于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受到中华文明的滋养,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使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生机。相应地,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亦是新时代图书编辑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