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中华书局出版了一册《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皇皇巨册,装帧精美,内涵丰富,让人爱不释手。本书虽名曰“师友书札”,然而透过众多学者、作家的书札,也能窥出周汝昌其人事业、性格、情趣的“秘密”。可以说,每一封信札里面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本文特举陈迩冬致周汝昌书札为例。
第206页,是陈尔冬的书札。仅此一札,就有数处有趣的故事。
解味道兄:
昨夕得手教,今晨令小女往社取还尊书扇子 (此扇亦空藏而不用,世无贾赦,石家物不怕人夺也),廊阴展玩,觉书是唐格,诗则宋意,观赏久之,竟驱午睡。想来兄所绘《黄叶村著书图》必是绝妙的东西,窃愧相交十年,知兄不尽!
…………【略】专候道安!
弟迩冬 七、卅
陈迩冬和周汝昌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同仁,二人皆是古典部的编辑。周汝昌1954年5月调至出版社,10月份陈迩冬也到了北京。周汝昌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
陈迩冬,他在山西执教时,专程带领学生进京,对我说:此来有“二为”:一为专访聂绀弩,研《水浒》有专长;二为拜访你,特赞“脂砚——湘云说”,并云:“新近又出来一个‘舅舅说’,真煞风景,太讨厌,该打回去!”后来他又“仿改”龚定庵诗见赠:
少年尊隐有高文,红学真堪张一军;难向史家搜比例,商量脂砚到湘云!
由此而见,陈、周二人在学识、学问方面有很多共鸣之点。
让我们回到陈迩冬的原信,看看其词句的内涵,每一处都十分有趣。
陈迩冬收到周汝昌信札后,即令小女去出版社取还周汝昌所书扇子。注意,此处陈迩冬用了“取还”二字,到底是取,还是还呢? 这是第一处看点,我们暂且搁置。再看第二处,陈迩冬用了“所书”二字,说明周汝昌在扇子上落了文字。在扇面上题字落款,是习见之文人墨事,无可厚非。第三处括号里“此扇亦空藏而不用,世无贾赦,石家物不怕人夺也”,这是陈迩冬用《红楼梦》第48回贾赦贪图石呆子的二十把扇子的故事,反说周汝昌的秘而不宣,其幽默可见一斑。
接下来陈迩冬又说:“廊阴展玩,觉书是唐格,诗则宋意。”由此则又可知,扇子上不但有文字,而且还有诗句。此第四看点。陈迩冬认为周汝昌的字有唐代风格,而其诗具宋代意味。
至此,若你以为这只是周汝昌题的一把既有文字又有诗句的扇子,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第五处,陈迩冬又冒出这样一句话来:“想来兄所绘《黄叶村著书图》必是绝妙的东西”——原来周汝昌在扇上还绘了一幅《黄叶村著书图》,这“绝妙的东西”令陈迩冬不禁慨叹:窃愧相交十年,知兄不尽!
第六处,陈迩冬此函未署年代,只落七月卅日。由“窃愧相交十年”之句,可推出他二位自1954年相识始,此函应落笔于一九六四年的七月卅日;而“知兄不尽”之句,则不仅仅归属陈迩冬一人,而众者皆“知不尽”矣。
话说1963年之际,正是筹备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盛大活动日益开展之时,周汝昌为纪念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下了很大功夫,《曹雪芹》一书就是在这个时节诞生的。他还撰写了不少文章。比如: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曹雪芹家世生平丛话》,《文汇报》上发表的《曹雪芹卒年辩》,《天津晚报》沽湾琐话上撰写的《黄叶村》《红楼梦的流行》等等。
据周汝昌的考证,他认为:曹雪芹应该卒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的除夕,合当公元一七六四年二月一日。据此,他就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诗、书、画的方式绘制了一把扇子,以为纪念。
第七处,让我们来看看这“绝妙的东西”——周汝昌绘制的扇子,也是陈迩冬信函中最重要的内容。
扇子的正面是一幅“著书黄叶村”图:山峦、丘壑、巨石、青松、水溪、幽篁、合欢树……围绕着一处茅屋内,曹雪芹正在伏案著书,桌上摆放着笔墨、砚台。图右旁文字曰:为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而作,时一九六四年甲辰之夏日。
下面是一首绝句,云:
水源头下见芹溪,蒙密幽篁引旧题。珍重砚脂犹在眼,打门黄叶径蒿齐。
扇子的反面,是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文字,细看,是一篇《写芹小记》,其全文如下:
解味平生初未尝一笔学画,今日忽然欲画,投毫便作,不移时而成此,如小学生乍搦管即作书,方家岂得以八法绳之? 虽然解味固非为方家而作,为雪芹也。雪芹何人哉? 见吾此画当一粲齿,而且原之矣。盖善取者取其意而已。此所写乃西山寿安寺后退谷意境,居人所谓水尽头儿者是,尽当读上声,亦曰水源头最为胜境。当时万竹成林,渔洋句:“溪南万竿竹,岁久渐蒙密”,正谓此也。其地即在健锐营镶黄旗北营子之后,余谓雪芹山居,盖即近旁,向未有见及此者,唯与子离丈偶话芹事,丈初未知吾意,乃一语即道破,全与余合,为浮大白,并同往游焉。益信所见不差,故吾画欲仿佛其风物,世传幽篁图为雪芹小照,其所写岂非亦即此景乎? 信笔漫记梗概,以为他日一段故事,佳绘难遇亦难求。语云:求人不如求己,斗胆落笔亦为势所逼耳。解味记
这篇《写芹小记》,周汝昌把自己制扇图、扇诗、扇文的缘由、意图、地点、心境,一一表述清楚,这是周汝昌阐述自己学术观点的一种特殊方式,读者自当览阅欣会。
周汝昌画扇至此已经述毕。翻过头来,让我们再回到陈迩冬原信中的第一处:“取还”二字。
“昨夕得手教,今晨令小女”去“取还尊书扇子”,小女到底是去“取”? 还是去“还”? 抑或是又“取”又“还”? 莫非“周书扇子”有两把?
答案是肯定的。
原来,陈迩冬“还”的是《黄叶村著书图》扇。那么他取回的又是什么扇呢?
经查阅,就在陈迩冬写此信的前两天,即1964年7月28日,他在给周汝昌的信中说:“敝扇如书写时碍手,可取下页面写就,弟再插上”云云。这就一切明瞭了——陈迩冬令小女取回的是请周汝昌为他题写的扇子。
那么,周汝昌给陈迩冬的扇上题了些什么? 这又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
请看《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第27页,是陈迩冬的一页花笺纸书写的两首诗。我们只看前面第一首,诗曰:
代柬敏庵用芹溪遗韵芹溪遗韵费哦吟,我欲因之涉浅深。销尽锋铓存剑匣,磨余文字在碑阴。孤鸿沉影犹堪摄,一窟留红倘可寻。未必研云人去远,随君篝火夜蒐林。
花笺纸的落款是八月三日,这是陈迩冬对七月卅日取回扇子后的以诗代柬,是步周汝昌“用芹溪遗韵”。这样一说就明白了,原来周汝昌在他扇面上题的是这样一首诗,请看:
偶步雪老遗韵即以奉怀于君谁可接讴吟,异代非关怅望深。劔匣不留奇恨远,鼓摊长玷墨花阴。数家弱笔争腾笑,一往高风只梦寻。犹有此心殊未死,为传神采托书林。
周汝昌对于世人皆称曹雪芹为小说家以为不然,他认为曹雪芹是诗人,其小说乃吾国最大最妙一篇抒情诗也。曹雪芹当然是千古第一诗人。然而他的诗不可得也无法和,但依据张宜泉的《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吟、深、阴、寻、林五字具在,他认为此千古第一奇韵也,步此韵而为诗,则此千古第一奇题也。周汝昌说:世有和者,当自解味道人始,而引其能同和者焉?
纪念伟大的诗圣小说家曹雪芹逝世260周年。
纪念陈迩冬、周汝昌二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