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3月06日 星期三

    无知咋整?——《无知有解》译后记

    潘涛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3月06日   13 版)

        1

        本文的题目,是从译者曾经为本书(《无知有解——未知事物的奇妙影响》,[美]丹尼尔·R.德尼科拉著,潘涛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拟写书名的诸多选项《理解无知》《感悟无知》《无知种种》《无知之知》《无知之源》《无知之福》《无知之幸》《无知忧思》《无知之思》《无知之道》《无知之谜》《探求无知》《解码无知》《探秘无知》《揭秘无知》《祛魅无知》《破解无知》《寻觅无知》《无知有觉》《无知有畏》《无知与有知》《何以无知》《品无知》《解无知》《无知要紧么》《无知之茧》《无知茧房》《无知怎么理解》《无知何解》《无知咋解》《无知咋整》《无知有解》中选择的。

        《论无知》这样的书名不难想到,不过鲍宗豪先生(曾任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院长)早在1987年就以其硕士论文“无知论”开始思考无知的认识论问题,在国内首次把“无知”作为“一个认识域”,出版了专著《论无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最终,我经过反复斟酌推敲,考虑到严羽《沧浪诗话》有“一知半解”之说(“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如法套用,“无知”作为关键词必须出现,“无”与“有”对仗,“解”即“理解”,“无知”并非等同于“无解”,遂定译名《无知有解》。

        开写这篇“译后记”的2023年11月14日,碰巧是86岁的著名英国历史学家、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彼得·伯克(Peter Burke,1937— )在第七届贡布里希纪念讲座(中国美术学院主办)开讲“无知的历史”(The History of Ignorance),第一讲内容即是“我们能否写就一部无知的历史”。写毕“译后记”的11月28日,偶然看到王聚(1988—,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刊于《社会科学》杂志2023年第11期上的论文《论无知的本质与规范性》。种种迹象表明,“无知研究”作为认识论(知识论)的“显学”,呈方兴未艾、可以燎然之势。

        2

        本书对于译者,缘起于“无知三部曲”(作者不一样,但有承继关系)的第一部。1985年7月26日,当时应该是我读华中工学院大三暑假期间,购得《科学的未知世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3月第一版)一书,[英]罗纳德·邓肯、米兰达·威斯登-司密斯合编(实为主编),黄绍元、赵寿元、苏汝铿译,责任编辑“未知”。

        英文原著The Encyclopaedia of Ignorance: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the unknown 于1977年由Pergamon Press Ltd.出版,曾经在科学界产生一定的冲击。中译本的内容简介坦言:“本书直译名应为《未知的百科全书》,在翻译过程中对个别内容略有删节。”直译名其实是《无知百科全书》。可了不得,“无知”还有“百科全书”,副标题“你想知道的关于未知的一切”可惜没有译出。哪些“个别内容”,出于什么原因,被“略有删节”? 对照英文版和中译本发现,中译本删去了一篇文章《物理学中多个范式的冲撞》,足有10页。顿时,我就为“无知”着迷,一念38年。

        “本书包括五十几位世界著名科学家探讨数理化天地生特别是物理和生物方面属于未知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文章。”巧了,我当时最喜欢的课程是生物物理学。

        如今重读此书,仍然不觉得过时。科学发展一日千里,有些具体的内容难免会被新的进展替代,但是这本书的提出的那些问题(40多年前,两位主编认为“书中提到的问题,在今后十年里可能有许多会得到解决”,也许有点过于乐观?),比如“自然界是复的吗”(彭罗斯撰写,2020年因发现宇宙黑洞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知识的本质”“宇宙之谜”“空间是弯曲的吗”“引力之谜”“进化论的谬误”“脑的语言”“意识”等等,恐怕依旧存在。

        3

        2008年8月,离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哲人石”基地,我调到上海辞书出版社,在完成《辞海》(第六版)编纂修订的同时,与时任社长彭卫国酝酿张罗“辞海译丛”。《无知——它怎样驱动科学》作为“无知三部曲”第二部纳入。

        《无知》作者,斯图尔特·法尔斯坦(Stuart Firestein),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讲授神经系统科学,其实验室研究哺乳动物的嗅觉神经元。他是美国著名新闻博客网站The Huffington Post的写手,也常年为《连线》《科学美国人》等杂志撰稿,致力于让科学走近公众,身任阿尔弗雷德·P·斯隆基金会支持的公众理解科学项目的顾问,曾获2011年哥伦比亚大学伦费斯特杰出教师奖。这位老师,居然在哥伦比亚大学开了一门“无知”课,学生们踊跃选课,而老师则不知该如何判分。他反复强调:“问题比答案更重要。问题比答案更广阔。”

        不难想见,《无知》的推荐读物里面,一定就有《无知百科全书》。“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至今没有出修订版或者成为一份常规的期刊。”《无知》告诉我们,科学家拥有的最宝贵的资源,乃是“有知识的无知、有知觉的无知、有见地的无知”。于是,法尔斯坦邀请一批科学家到他的“无知”课堂讲述他们自己的“无知状态”:他们想要弄明白什么,必须要整明白什么,怎样做才能够整明白,整明白了会怎样,没整明白又会怎样;什么事情可以弄明白,什么事情不可能整明白……

        2015年8月《无知》出版时,我已离开辞书社2年,在北京收到了印就的白皮样书,区区百把页的小册子,距我1985年起念,整整30年,不禁心潮起伏、感慨良多。

        4

        时光又过去8年,到2023年11月,《劳特里奇无知研究国际手册》(Routledg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Ignorance Studies)英文版已然推出了第2版。嗅觉敏锐的中国出版人在推动学术界的“无知热”渐渐升温:《无知的教师》(西北大学出版社,2020年);《无知》(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无知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中译出版社,2022年);《无知的力量》(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无知的美德》(中信出版社,2023年);《知识也疯狂——人类的求知、无知与幻想》

        (浙江人民出版社,2023年)。《无知》似乎真的在驱动“无知研究”(无知学)?

        5

        2018年5月,“无知三部曲”的第三部《无知有解》英文版出版不到一年,我先是看到段伟文群发的英文版电子文本,后得到原版书。作者德尼科拉有感于“无知文化”(特别是在美国)大行其道,无知决策、行为比比皆是,阴谋论、伪科学(冒牌科学)甚嚣尘上,而传统的知识论论著的索引里面往往没有“无知”的一席之地,遂下决心写作《无知有解》。

        德尼科拉,哲学家、教育家、作家,著作不算等身,著书仅仅3种,此前有《学会繁盛——通识教育的哲学探索》(2012年),此后有《道德哲学当代引论》(2018年)。作者极其低调,英文原版书的作者简介,就一句话:“丹尼尔·德尼科拉是葛底斯堡学院哲学系主任、教授(笔者按:2018年5月退休,现为荣休教授),著有《学会繁盛》。”其实在2006年,德尼科拉获得了杰出教学奖(同法尔斯坦类似)。他所教的课程,有点“奇葩”:选择、机会、运气与命运;情绪;场所哲学;伦理与经济生活;颜色哲学。1996—2006年,他担任了10年葛底斯堡学院(美国排名前列的文理学院之一)教务长。

        《无知有解》第一章“无知的影响”开篇,就引用《无知》第1页的话:“知识是一个大课题。无知这一课题更大,而且更有意思。”第十一章“无知的视界”里的“自由、创造力与无知”一节,再次提及,“神经生物学家法尔斯坦在《无知——它怎样驱动科学》一书中指出,不仅科学研究是由无知推动的,而且科学的目标在于改善和改进无知”(第30页)。由此可见,这“三部曲”之间还是有点渊源关系的。

        6

        有点奇怪的是,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的科学哲学名著《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的导论,就题为“论知识和无知的来源”;约翰·齐曼(John Ziman)的科学社会学著作《可靠知识》论及“思维的限度”,指出“未来是未知的,由此我们无法评估我们现在的错误和无知”,诸如此类的论述,《无知有解》根本没有提及。

        不同于《无知百科全书》《无知》主要从科学角度出发,《无知有解》另辟蹊径,借助住所、边界、限度、视界四个隐喻(或称意象),即全书的四个部分,串讲近些年无知研究的成果,剖析林林总总、形态各异的无知表现及其应对办法:个体无知,集体无知;无知时代,无知文化,公众无知;可补救的无知,无可救药的无知,应受谴责的无知;职业无知,政治无知,无知之网,“无知之幕”;固执无知,故意无知,幸运无知,“无知是福”……至于“科学与数学的限度”“知识的终结”之类与科学有关的无知,只是限度隐喻的一部分。

        整明白知识(有知)、已知、应知、必知、真知(“实践出真知”)、假知、非知、不知、可知、不可知、禁知、私密、机密、保密、自知、他知、自我无知、未知、无知、失知(遗忘)之间的互动,如何摆脱认知困境,这里不再赘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