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2月28日 星期三

    历史的痕迹与记录的价值

    许庆元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2月28日   20 版)

        《大都有城:一个考古人眼中的北京城墙与城门》,申红宝、张中华编著,北京出版社2023年10月,498.00元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1860年9月23日,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进入北京城,用镜头留下了目前已知最早的北京城的影像记录——通州燃灯塔。同年10月24日,比托在正阳门城楼上将镜头对准正阳门以北的古老都城,拍下了六幅照片并拼接出第一幅北京城全景照片。

        此后的一个多世纪,外国摄影师,不同历史时期的机构和个人,拍摄了大量关于北京城的珍贵影像记录。近年来,随着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老照片陆续涌出,近代北京城的历史痕迹日渐清晰,只可惜如今对于老照片的注释说明陷入了误区:或是力求图说详尽,但由于传统学术研究与老照片研究的交叉结合不足,对照片呈现的内容缺乏准确考证,错讹误判比比皆是;或是为避免错误,完全模糊处理,图片说明中只划出宽泛的时间范围,有的图集画册或图文书对于老照片甚至不加任何说明,使得一些珍贵影像的研究价值大大降低。

        不同摄影师有着不同的拍摄对象与视角,山本赞七郎记录景观名胜,甘博注重社会观察,赫达·莫理循倾心市井文化,喜龙仁则用镜头、测绘与文字巨细靡遗地记录下北京城墙与城门的历史线索与艺术之美……由北京出版社推出的《大都有城:一个考古人眼中的北京城墙与城门》则用考古人的独特视角记录下一城一门、一砖一石,阅读历史的痕迹,解读文物的价值。

        书中北京城墙与城门的老照片,是从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收藏的工作资料中挑选出来的。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前身为北京市文物调查组(1951)、北京市文物调查研究组(1954)、北京市文物工作队(1960)、北京市文物研究所(1984)、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21),从成立之初直到20世纪80年代,负责北京市辖区内的地上文物保护和地下文物的考古发掘工作。这批老照片拍摄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老一辈北京考古人用手动相机,一张张记录下的北京城墙与城门的珍贵影像。

        北京城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完整的封闭防御型城市的典型代表,是明清高度中央集权的城市象征,北京的城墙与城门也处处留下了历史痕迹,明清的修建、民初的拆除、战争的创伤……诸多历史重大事件都在城墙上留下了印记。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城该被修缮保护还是除旧布新两种观点中难以一时定格,城市布局上政治礼制的象征在时代变革时难免有现实束缚,从发展和社会各方面权衡的角度看确是需要有所取舍的。考古人记录下了这批影像,折射了北京从封建都城到人民城市转变过程中的艰难探索。

        不同视角讲述不同的故事,岁月之眼记录时代的变迁,比起一般摄影师来说,考古者的镜头触角更为深入,记录下灰瓦飞檐、墙垣断壁、土层之下隐藏的古都最真实、最厚重的脉动与底蕴。20世纪6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明代北京城内城垣遗址进行了局部发掘,首次了解了明北京内城城垣的建筑结构;发现明代重修城门时将元代和义门瓮城城台包填于西直门箭楼之下;东北城角出土的唐代、辽代绳纹砖,金代沟纹砖、元代素砖真实呈现出北京城墙就是一部用土石建筑的历史书……

        除了影像记录下的文物价值之外,老照片本身也是文物,《大都有城》一书的优点便是秉持原貌呈现的态度,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资料素材的完整性,真实呈现了底片登记表上的原始信息,未作随意修改。图片说明中的底片登记时间对于深入研究这批老照片、研究城市变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原始表上的建筑名称、登记时间也难以确保百分百准确,因为存档过程中涉及诸多人工环节,难免疏漏笔误,然而,即便错误的信息或是记录的错位也是一种真实,其中也不乏曲折的故事与考据的价值。考古工作者用镜头记录下瞬时的场景,照片洗出来的那一刻才将历史定格,那本身就是延迟呈现的真实。从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来说,明知有错误有时也要保留原貌,保持“悬置”,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留出论证探讨的空间。

        这本书的不足之处便是没能在登记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据出照片的准确拍摄时间,只是在附录中介绍了九门修建、重修、改建、拆除的情况,其中有些年份或细节也存有疑问,有着不同观点,有待进一步结合档案资料进行考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本书的完整使命并非作者写完、编辑完成出版流程就告结束,而是在图书抵达读者手中的那一刻才宣告开始,对于北京老照片的研究者和对北京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感兴趣的朋友来说,这本书以大量珍贵影像和原始登记信息抛出了诸多问题和线索,作者、编辑未能做到的考证工作希望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抽丝剥茧接力完成。对于系统梳理北京老照片的研究者来说,可以根据书中提供的考古信息,将实物、图像,与档案、文献对照,结合高清照片中呈现出的生动细节,尽力还原贴近真实的历史现场,弥补图书内容的缺憾。

        比托留下的古塔凌云、京城全景等一批古都初影当时是在北京冲洗出来的,有的照片留有文字说明,后来的收藏者也做了注释,所以研究者们才得以逐步考据出准确的拍摄日期。如今,见证千年漕运兴衰的燃灯古塔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地标依旧巍然矗立,在城市发展变迁中,记录的价值可抵岁月磨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