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2月07日 星期三

    教学理论另一种发展的可能

    林虹雨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2月07日   10 版)

        《走出困境之希望:有机教学理论》,杨丽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5月第一版,55.00元

        教学理论是教学论学科得以存在的方式,同时,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不可分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是其永恒的价值追求。21世纪中国教学理论正在面临挑战,困境主要来源于教学理论难以更好地指导现实。无论本质主义,还是反本质主义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本质主义教学理论更关注教学世界中的事实和确定性的一面,研究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注重客观事实和科学,追求教学论的科学化;反本质主义教学理论则更注重教学世界中的意义和不确定性,注重情感、价值和美,重视文化意义的“人”。两种理论均具有其合理性也暗含不足。

        在中国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建构中,正是要避免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教学理论的不足,又要汲取二者的合理之处,进而提升教学理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杨丽《走出困境之希望:有机教学理论》认为,怀特海的有机哲学可以满足这些需要。怀特海的有机哲学是将“发生的—功能的”解释和“数学的—形式的”解释融合起来,调和价值与事实、心灵与身体、变化与守恒,建构一种融贯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的普遍观念体系。在此,有机哲学体现出了积极的建设性。因此,本书基于怀特海的有机哲学,希冀通过这第三种理解模式,为中国教学理论带来另一种发展的可能。

        一、本质主义教学理论的立场及其困境

        20世纪70至90年代中期,教学理论界都在追求“本质”“规律”“真理”这样确定性的知识,以“教学的本质及有关规律”为研究对象几乎成为当时主流教学理论著作或教材的共识,并希冀建立体现这些知识的理论体系,为教学论的进一步科学化而努力。这一努力体现在研究内容上,以认识本质和规律等“确定性知识”为宗旨;在价值取向上,倾向科学主义;在研究方法上,则以实验、调查等实证方法为主。但对确定性知识、科学技术理性等的过度信任与强化,却隐含着一定程度上的绝对主义、科学主义、原子主义,引发诸多现实困境。在研究对象上,表现出本质主义教学理论与教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愿望存在背离的现象;在研究方法上,体现为单向度的追求定量的研究方法与复杂的教学世界不对称;在理解方式上,则发觉一维的逻辑理解也与经验的全面性表现出相违背的状况。

        二、反本质主义教学理论的追求及对其的批判

        20世界90年代后期,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反本质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在中国教育学界逐渐升温,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解构性后现代思想从根本上松动了现代教学理论追求确定性的牢固信念,学界开始怀疑教学世界是否真的存在本质、规律,质疑将揭示教学本质及有关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合理性。这时的教学理论更强调教学世界的不确定性,强调消解本质并致力于微观研究;在对事物的理解上追求“民主的真理观”;在价值取向上追求生命的意义;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叙事研究等质的研究方法。但当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大地由初期的新奇走向“深度交流”之后,人们渐渐发现这种要将教学世界确定性“连根拔起”的解构后现代主义在理论研究上亦难免陷入困境,人们愈发认识到:极端的非本质主义会导致教学理论走向不可知论和虚无主义;对本质的消解可能会导致伦理的终结;只强调叙事等质的研究方法会陷入相对主义等。人们愈发彷徨,如若这般看待世界,消解本质之后,我们该如何认识和理解世界呢? 又该如何言说呢?反本质主义实际上是从批判本质的弊端出发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否定本质主义的积极作用与成果,而自身又很难承担起重建工作。

        三、教学理论另一种发展的可能——有机教学理论

        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认识到,对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单边强调与批判容易使教学理论的建设深陷泥潭走向极端,二者都很难独立承担起当代中国教学理论的自主建构工作。越来越多的学者感觉到应当发现第三条道路——平衡、调和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道路,即放弃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兼顾本质与非本质、确定与不确定。但这种“平衡”与“调和”并非简单之事,这是守恒与变化、事实与价值、科学与人生、理智与情感、永恒与历史、逻辑与直觉之间的“和合”,它们依存于各自哲学的话语体系,需寻求“一种范围更宽广的可用假设,以使得二者相互调和”,“需要去谨慎地寻找其共通的认识论标准”。作者认为,这恰是怀特海有机哲学的追求与理想。

        基于此,作者提出了另一种教学理论发展的可能——有机教学理论。书中提到,以有机哲学及其知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主要基础的有机教学理论,具有调和和平衡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教学理论的品质。在理论建构上,有机教学理论接受了本质主义教学理论建立体系的主张,继承了反本质教学理论对封闭的“宏大叙事”的排斥,强调体系建构的重要性,在教学理论的定位上追求开放的“宏大叙事”,体现理解的整体性。为了实现这些愿景,有机教学理论强调在理论建构中还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在事物的理解上,“是其所是”与“在其所在”都要研究,重视事物的意义性;在价值取向上追求事实与价值的统一,重视经验的全面性;在研究方法上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并重,体现世界的复杂性;在未来的发展上进行观念的冒险,不断扩大理解。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述,在中国教学论发展百年之后的21世纪,中国学者正在努力创建中国教学论。相信怀特海的认识论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会给中国教学理论发展带来新的思维,为中国教学理论走出困境带来希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