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2月07日 星期三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2月07日   09 版)

        【古代史】

        继早些年《中国转向内在》,以及近年来《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推出简体中文版,本书的出版让我们得以进一步领略刘子健宋史研究的夺目光彩。本书由近二十篇论文组成,涉及两宋政治的特色、文臣武将的形象、学术和教育、文化与社会等方面。有很多“大”的论断,如提炼出“包容政治”的概念,如强调南宋的重要性(认为唐宋转型至南宋而定型,此后八百余年不过是延续南宋的模式),都极具启发性。而“小”的题目亦能小中见大,如从宋代大臣不通契丹语剖析古人不重外语的问题,如从马球运动在宋代的衰落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体育比赛的问题,都极具新意。邓广铭先生评价刘子健的宋史研究见地精到,剖析透辟,卓然自成一家,诚非虚誉。

        【近代史】

        晚清适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执政者在此时刻的决策,影响的就是一世之国运。而其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头脑或知识素养。本书即聚焦于此,细致梳理和评析慈禧、李鸿章、袁世凯以及满清亲贵奕、文祥、荣禄等人的知识结构和素养,以及在时势之中各自所做出的决策。作者深刻揭示出,慈禧有“不学”之名,思想底色接近义和团;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梁启超语);袁世凯有术而无学,有雄才而无大略……在时代激变的惊涛骇浪之中,掌舵者知识水平如此,中国这艘大船航行的方向焉能不出问题? 本书写作不是学院派的精雕细刻,然在平实、灵动的讲述中,颇能抓住要害,启人新思。

        【文化】

        皇皇五卷本《中国金银器》出版一年半后,凝聚了文化学者扬之水三十载诗歌名物研究积累、心得的中国古代名物研究新作《诗歌名物百例》问世,作者在《引言》中对书中涉及“名物”概念有所阐释,“我的研究对象虽然包括咏物诗,但主要却不在于这一类‘即物达情’者,而是多有纪实成分的唐宋诗歌,关注以‘物’的形式现身于诗歌的生活场景或生活细节,它是个别之物,具体之物”。全书收入涉及古代生活中的家具、酒器、茶事、香事、文房等方面的一百六十余个词条,对诗歌物象的名称、用途、用法、样式、演变等进行溯源、解读,考古实物及相关图片与之相配,典雅的封面与简体竖排、图文互鉴的内页设计与该书古朴、严谨的气质非常契合。这是一部对人们惯常“不求甚解”的古诗中所及名物解惑的器物档案般的工具书,读者可据此深入古诗内涵,更为具体地了解古人生活与物质文化。

        【回忆录】

        燕东园是位于北京西北侧、始建于1926年的建筑群,百年来,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的诸多知名学者、教授曾居住于此。因父亲徐献瑜曾任燕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本书作者徐泓从出生一百天至今一直住在燕东园,对那里的建筑、环境、人物、往事颇为了解且有着深厚感情,基于“让挂上‘历史建筑’标志牌的燕东园22栋小楼开口说话,讲述近一百年间在这个园子里,在这些小楼中住过的人,发生的故事”的初衷,资深媒体人出身的她多方搜集相关资料,采访数十位燕东园二代,以敏锐视角与生动写实的笔触将1926~1966年间燕东园52户人家的故事记录下来。贯穿全书的是亲情、夫妻情、友情、邻里情,但作者的叙述在情感上相当克制,这些看似日常的文字反映了生于清末民初、海外留学归来的一代学人在学术、讲台之外的另一面,从中折射出他们的家国情怀与精神世界。

        【小说集】

        时隔五年,作家双雪涛在其最新小说集《不间断的人》中以更加从容的书写与更为深广的思考显示了时间留在他写作上的成长印记。书中包括七个中短篇,是他对于现实世界的敏锐观察、理性提炼进而加以文学性的虚构表达,也保持了他在创作节奏上的连续性。他之前基于东北、九十年代、下岗潮等个人体验的写实特质和既粗粝又细腻的语言感觉依旧,但在这些新作中他试图触及、探索与时代愈发贴近的主题——人性的边界、人工智能的两面、网络世界的不可控,在其中承载了他对写作的理解、对现实与未来的一些忧虑。在变化与不变之间,这些新作中的科幻色彩、推想成分与猝不及防的收尾、情理之内意料之外的死亡如何安顿,是他目前写作技巧与文本内涵的集中呈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