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1月24日 星期三

    虽然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规制体系与综合治理框架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仍然需要更加持续且深入地开展立法实践与学术研究,如何将网络空间与未成年人保护这两个发展热门且受到广泛关注的动态领域进行有效衔接,对研究者来说并非易事。彭焕萍教授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这一主题持续多年进行科研与著作撰写的过程,正是我国对网络安全、网络空间治理和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相继修改完善的过程,其研究过程正处在行业发展过程之中,其努力做到了科学研究与法律制定、社会发展同步同频。

    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空间保护的立法进程与治理模式从未止步

    黄楚新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1月24日   18 版)

        随着网络使用红利逐渐向未成年人渗透,我国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在实现便利化与丰富化的同时,同样面临着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网络欺凌、网络沉迷等各种风险。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中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当下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2023年10月16日,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第一步专门性的行政法规正式出台。网络空间治理与未成年人保护也长期受到政、产、学、研的多方面关注。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彭焕萍教授长期关注网络空间治理与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现状、特点及影响,突破传统新闻传播学与法学各自研究的局限,将新闻传播学的理论视角与法学理论视角进行跨学科融合,从媒介变迁、法律变迁以及二者融合的多维视角考察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历史脉络与现实进展,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基础上,出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规制研究》,恰逢其时,适应政策变化与社会发展。

        网络空间未成年人法律规制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著作中详细阐释了当前的网络空间与法治环境,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未成年人这一网民群体,开展此项研究有助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责任主体和权利内容有机结合,厘清和明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点问题,从而实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规与其他法律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规制依然存在不足,正如彭焕萍教授在著作中提出,立法层级与专门性不强,法律之间不协调、不一致、衔接性有待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的法益特点、内容、规制对象等仍然需要细分与梳理……正是在以上不足的基础上,著作对网络空间发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律规范演进进行了全面详尽地分析与解读。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规制研究》是在未成年人保护从现实物理空间向虚拟网络空间转向与覆盖的背景下,从“互联网发展与未成年人发展”的关系视角切入,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和“法律规制”两条线索作为研究路径,考察国内外法律规制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开展情况,并将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科学分类进行剖析,结合数字时代网络高速发展的媒介环境,从网络有害信息治理、网络隐私权保护、网络欺凌、网络沉迷等重点治理领域和热点方向展开探讨,注重将未成年人这一主体、网络保护这一内容、法律规制这一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主体权益+治理内容+法律规制”的互动互联,其目的就在于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规制体系的建立提供价值参照与对策建议。

        彭焕萍教授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规制研究》中尤其注重将现状、问题与对策这三个方面内容细致、有机地勾连,其基本思路是从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基本现象与问题出发,剖析现行法律法规与政策现状,结合数字化的媒介社会环境,最后提出适应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针对性较强的立法建议。

        在剖析现行法律法规中,注重以纵横交错的形式凝练和总结相关的法律规范。在纵向脉络上,梳理我国从未成年人保护到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从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到未成年人网络治理体系的法律规制文件,从一般到特殊、从宏观到中观进行法律规制的梳理与总结。一方面是从立法层级上,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行业自律规定等方面全方位地梳理相关法律规制现状;另一方面是从立法内容上,因为未成年人网络空间的法律规制,从保护主体、客体与权利角度看涉及到立法、行政及司法不同环节,著作从现行法律规范中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管理、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数据安全管理、网络沉迷、网络媒介素养等角度系统化地梳理私法、社会法等不同法律的立法内容,尽量做到详尽而深刻。

        同时,在横向脉络上,又站在全球网络治理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国际环境,梳理域外网络空间未成年人保护的总体情况,重点分析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现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规制与治理模式,将网络治理的技术应用、日常监管模式、防沉迷机制、多主体联动治理等国际上表现较为突出、治理成效良好的模式引介到国内,从先进经验与特色模式的角度为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治理模式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与参考范式。

        互联网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虽然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规制体系与综合治理框架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仍然需要更加持续且深入地开展立法实践与学术研究,如何将网络空间与未成年人保护这两个发展热门且受到广泛关注的动态领域进行有效衔接,对研究者来说并非易事。彭焕萍教授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这一主题持续多年进行科研与著作撰写的过程,正是我国对网络安全、网络空间治理和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相继修改完善的过程,其研究过程正处在行业发展过程之中,其努力做到了科学研究与法律制定、社会发展同步同频。我们也由此看到,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空间保护的立法进程与治理模式从未止步。

        未来,更需要我们从多方联动治理的角度深化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国方案的持续研究。可以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规制研究》不仅是当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一部具有学理积累的厚重之作,更为未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的扩展及理论框架构建提供了有益的现实参考和启迪。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