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1月24日 星期三

    可能唯有这样的深情,才能共情于作品中时代弧光之下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理解他们的不舍,理解他们的遗憾,理解他们的牺牲,最终又给予他们温暖的和解和丰盈的成长。

    《水塔再见》:时代弧光中的温情告别

    海飞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1月24日   16 版)

        张晓玲

        《水塔再见》,张晓玲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年10月第一版,35.00元

        2023年初冬,我收到了张晓玲的新作《水塔再见》。近三百页的长篇小说,一口气读完,足见其情节与文字的生动和黏性。

        在我的印象中,张晓玲以往的作品以书写回忆与少年细腻的情绪见长,如绘本《躲猫猫大王》,长篇小说《隐形巨人》等,都充满了动人的情感,笔墨扎实,很有力量。近年来,张晓玲的文学创作更加关注时代,视野更加开阔,主题更加宽广。她的作品《九千毫米的旅行》《光明》《一个人,一座城》等,均在某种层面上展示了时代洪流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同时也展示了个人对时代的回应。而她的新作长篇小说《水塔再见》,则向这一创作方向纵深而行,完成了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作家对于家乡发展、时代进步的成熟思考和诗性表达。

        小说取材于现实,描摹了作家对家乡变迁的深情记忆。小说讲述了水塔和大桥这两种提升村民们生活幸福指数的建筑,并由建筑为线索,致敬那些改变农村面貌的建设者们。作品以儿童视角观察家乡的变化,以细腻温情的文字描摹少年儿童心灵成长的历程,通过小而美的视角,展现乡村振兴、时代发展的风貌,引发人们为美好生活不断努力的共鸣,轻松幽默的字里行间映射出中国普通劳动者身上的实干精神、工匠精神和奉献精神。

        故事共有三条线索。第一条故事线,也是小说的明线,是“周小武守塔”。在故事的一开始,服役了二十年、如今已经被废弃的泰安镇水塔要被炸掉了,原因是水塔正好处在规划中的高速公路途经的位置上。守塔人武百寿的外孙周小武刚刚经历了外公的去世,不愿这座承载着外公的心血和他们爷孙俩共同记忆的水塔就此消失,誓当最后的守塔人,不顾危险爬上水塔,引起了全镇的轰动。让周小武大出意料的是,水塔上竟然已经有了一个人,而这个人正是对自己来说相当陌生的舅舅武小军。因为武小军修好了水塔里坏掉的三级踏步,周小武对他大为感激,引为同道。可接下来周小武便发现,武小军是高速公路的工程师,正是他修建的公路,即将“吞吃”外公辛辛苦苦修建的水塔,周小武对武小军的信任,瞬间崩塌。那么,周小武与武小军如何从敌人逐渐变成朋友? 周小武对守塔的天真执念如何才能化解?周小武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外公的爱? 如何理解时代发展的真谛? 这些都是小说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在接下来的情节中,随着时间线的展开,人物逐一登场,在丰富、热闹,一环套一环的情节发展中,新的矛盾冲突不断出现,又不断消弭,最终柳暗花明,迎来人物的成长。

        在这一条故事线中,作者展现的是时代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想要解决的是“发展”和“遗忘”之间的矛盾,以及在时代发展中,人们在处理“旧物”时,如何安置其中承载的情感与记忆。毫无疑问,我们应该欢喜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但一个孩子对于挚爱之人、挚爱之物的缅怀与不舍,仍然值得我们去尊重,并从中收获反思与感动。

        故事的第二条线索,是“武小军的告别”。水塔的守塔人武百寿和筑路工程师武小军是一对父子冤家,武小军小时候,武百寿因为水塔的建设而无法顾家,造成了父子关系的隔膜。武小军从小叛逆,成年后甚至改了名字,来表达与父亲的对抗。然而当他自己逐渐也成为和父亲一样的建设者时,他开始真正理解父亲。在父亲武百寿病重时,武小军因为在遥远的工地上,没能及时赶回来与父亲告别,心中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在故事的开头,他出现在水塔上,正是想通过与水塔的告别,来悄悄完成他与父亲的告别。而在与周小武这个纯真的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他也逐渐找回了童年的自己,看到了自己对父亲的依恋和思念,看到了父亲对自己始终不变的爱,完成了与自我、与父亲的和解。

        这一条故事线,作者将之隐于第一条故事线之后,多以回忆的口吻插入,描写得十分细腻动人。在这条线索中,作者并未回避武百寿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于父子关系造成的影响。小说中,让高速公路“吞吃”水塔,既是新旧时代交替时常见的情景,也是一种巧妙的设计,这种设计,让习惯逃避的武小军不得不直面水塔(也是父亲形象的隐喻)在他心中的分量和意义。武小军的童年时代无疑是充满创伤的,以至于长大了仍然不懂得如何爱人,不知道如何维系与他人的情感。但内心深处,他对于父亲,对于父亲的事业,却仍有着本能的爱和尊重,他对于武百寿不自觉的维护,对于小镇上的人对父亲评价的介意,都是出于这份爱和尊重。甚至在明知水塔不久之后就要被炸毁的情况下,仍然不辞辛劳,修好了水塔里面坏掉的三级踏步。之后,为了让外甥周小武懂得新旧交替的道理,产生对文明发展的信任,他阻止周小武犯浑,带着周小武看大桥,重述父亲武百寿建水塔的艰辛,却在不经意间也重温着自己的童年,重新审视着父亲与自己的关系,最后,真正理解了父亲,也接纳了自己。

        故事的第三条线索,是“人间灯火”。这条故事线是全书的底色与背景。线索涵盖了水塔的建设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两个部分,主要展现了两代建设者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奋力拼搏、勇于付出的奉献精神。守塔人武百寿在水塔顶上见到的,和工程师武小军在暴风雪后的山顶上见到的,都是温暖璀璨的人间灯火,是他们一生为之奋斗的、守护的东西。而周小武在水塔顶上见到的最后的景象,也是人间灯火,这一景象必然也会在他心中珍藏一生,并决定他人生的走向。

        这三条故事线索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复调作品,使得整部小说可读又耐读。改革发展进程中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这部小说确立了一个广阔的现实背景和饱含正能量的主旨,儿童视角和基于情感的叙事方式为故事筑就了纯真、诚挚的基调,流畅、轻盈的文字则为故事织就了诗意的文学肌理。全书叙事节奏收放自如,回忆与当下不断穿插,角色塑造立体、饱满,人物行为、对话充满生活气息,读之如欣赏一部幽默的乡村轻喜剧。作者将笔触紧贴大地,自始至终写的都是时代发展中的活生生的人,写他们面对新旧交替时,面对家乡变迁时,面对大爱与小爱的冲突时,如何做出自己的抉择。全书结构精巧,情节冲突迭起,层层呼应,同时又草蛇灰线,逻辑严密。作者在行文之中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结”,随着情节的开展,又逐一将它们巧妙解开,矛盾解决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同时,作品中描绘的父子之间、外公与外孙之间细腻深邃的情感触动人心,巧妙阐释人生境遇的说理技巧,也让作品兼具童趣与哲思。

        读这本书,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在后记中,作者写道:

        在真实的世界中,留有我小学美术老师墨宝的“大兴镇水塔”并没有被炸毁,它仍然矗立在镇子里,被不断生长出来的新的建筑包围,用一种沧桑而又懵懂的神态望着这个不断成长变化着的世界。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因为作为一个远游的人,我每次回去,对着日新月异的家乡,正怀疑自己走错路的时候,看到水塔,就会长吁一口气,对自 己说一声:“没错,是这里了,到家了。”

        可能唯有这样的深情,才能共情于作品中时代弧光之下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理解他们的不舍,理解他们的遗憾,理解他们的牺牲,最终又给予他们温暖的和解和丰盈的成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