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1月24日 星期三

    读作家19

    作家乔盛的“英雄情结”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1月24日   03 版)

        ■庞进

        我和作家、学者乔盛相识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他供职于陕西农民报,我在西安晚报编副刊。于是,他投稿,我编稿,一来二去,就成了朋友。这朋友从当年满头乌发一直交到如今两鬓霜雪。几十年来,乔盛所想、所谋、所做的一切,我都是听取者、见证者、欣赏者。在我看来,乔盛身上生长、凝聚、散发着浓重的“英雄情结”。

        乔盛出生于陕北神木县一个偏僻贫瘠的黄土窝里,打小父母离异,放羊汉爷爷艰难地拉扯着他。艰苦的环境,玉成了他从小就具有一种向命运挑战的意识。成人后,这种意识始终伴随着乔盛。于是,他由乡村到公社,由公社到县城,由县城到省城,由省城到京城;做广播员,团干部,编辑,报刊创办者,担任社长、总编;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写电视剧、做导演,后来又写专著,做学者。乔盛的这几十年,可以说是连续不断地、多方出击,成果丰硕。

        陕北是生长英雄、养育英雄、成就英雄的地方。乔盛打小爱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其中不少章节,他都能背诵如流:这一切都给乔盛以深刻影响。所以,“英雄情结”便在乔盛身上生根、发苗、成长、厚重,这种情结外化、散发开来,就是一种英雄气概:他要向彪炳史册的英雄们学习,他要追求卓越,他要出类拔萃,他要激扬文字……

        人生在世,要当一个英雄,或者说要做一个人杰,是很不容易的。据我所知,乔盛有不少想法,有诸多谋划,也付出了许多异于常人的艰辛努力,结果往往功亏一篑。但乔盛不沮丧、不气馁、不服输,咬牙吞血,接着再来。我每次见他,他都有新的想法,讲起来眉飞色舞,慷慨激昂,让你不由得不受其感染。

        近期,乔盛又将一部4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杨家城》(中国文联出版社)奉献给广大读者。这部书可用“历史画卷、英雄赞歌”八个字来概括。该书生动地展现了五代十国末期至北宋初期,发生在古麟州(今陕北神木)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着力塑造了杨宏信、杨重贵(杨业)、杨重训、张平贵、郭玉方、佘赛花等一批英雄人物,歌颂了他们在王朝更迭、战火绵延的“乱世”年代敢于担当、忠勇奉献的精神风貌。

        杨宏信是该书中排在第一位的英雄人物。这位“男一号”的事迹,史志中记载得并不多,在清朝道光年间编修的《神木县志》中,相关介绍只有二十几个字。而到了乔盛笔下,杨宏信的事迹就曲折、丰富、可感可叹、可歌可泣起来。《杨家城》全书共十二章,从第一章“杨重贵探山”到第八章“忠魂的绝唱”,杨宏信都是“活灵活现”的主要角色。

        小说中,杨宏信不再是《神木县志》中记的“太原人”,而是麟州南乡拥有上千亩山地、二百多亩水浇地、二百只羊、十多头牛驴骡马,及杨氏家族住了一百多年的窑洞院的“土豪”。这位“土豪”,于刀兵四起、民不聊生之际,毅然卖掉全部田地家产,带领全家及投靠、追随而来的族众乡勇,搬迁至古麟州城。其时的麟州城因屡经兵燹、土匪散兵恃强劫弱、居民多弃家逃难而混乱无主。杨宏信进城后,不仅招兵买马,收编各路英雄好汉,训练、建立起一支强悍善战、保境安民的“杨家军”,还安抚民众、购田种粮、办校兴学、设市励商、修路造林,甚至开设考场,遴选县官……成为勤政有为、受到百姓拥戴的名副其实的“麟州王”。杨宏信身上散发的,是体现、昭彰中华民族“奋进”“福生”的精神内核和“英雄气”。

        对作家而言,一部小说,既是写历史、写社会、写世界,也一定程度上是写作家自己,作家本人的思想、情感、旨趣、愿望等等,都会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语言等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杨家城》塑造的杨宏信等英雄形象,正是乔盛本人“英雄情结”的外显化、对象化、艺术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