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1月03日 星期三

    历史沉浮中的多面人生

    李威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1月03日   08 版)

        《弥尔顿传》,[英]戈登·坎贝尔、[英]托马斯·N.科恩斯著,翟康、陈睿文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128.00元

        英美学界并不乏弥尔顿传记,仅17世纪下半叶就有5部,作者多与弥尔顿相识或从接触过弥尔顿的人那里获得素材,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当代最早展开弥尔顿研究的是弗伦齐和帕克,遗憾的是,因囿于二战,只能依靠二手文献研究,这就为后来的弥尔顿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为纪念弥尔顿诞辰400周年,坎贝尔和科恩斯合著的《弥尔顿传》(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以浓郁的学术底色面向专业读者,史料翔实、语言缜密,曾荣获美国弥尔顿协会“詹姆斯·霍利·汉福德图书奖”,在现已问世的弥尔顿传记中堪称权威。两位作者的史料搜集与编纂令人赞叹,相比于前人的传记,牛津版《弥尔顿传》作为“辗转于手稿、档案馆之间的产物”,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首先,它对事实的记录建立在查阅了所有可用文献的基础之上,这是继维多利亚时期学者大卫·马森里程碑式的7卷本《弥尔顿传》以来的首次尝试;第二个特征在于史料编纂研究,将弥尔顿的生平置于其所处的宗教、社会,尤其是政治生活的变化中,将一个立体多面的弥尔顿呈现在读者面前。

        牛津版《弥尔顿传》以弥尔顿思想的不同阶段为主线,力求为其作品提供切实可靠的历史语境。人们一般将弥尔顿的生平分为三个阶段,即1632-1639:从出生到游历欧洲大陆;1639年从欧洲返回英格兰到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弥尔顿投身革命20年,亲历革命政权起落和王朝复辟;1660-1674:复辟期间弥尔顿受到迫害,晚年迎来文学成就的巅峰。牛津版《弥尔顿传》基本沿用了这一划分,但更为细致地将其分为六个部分。第四、五部分,即1649-1660、1660-1674,围绕查理一世被处斩、王朝复辟,弥尔顿晚年至去世之前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作者着墨甚多,最为精彩。1649年3月15日,国务会议任命弥尔顿为外语部秘书,负责处理外交文书,诗人从此开启了他的公职生涯。作者细致考察了外语部内部组织机构和与被清洗的议会关系,阐释了弥尔顿被聘用的根本原因、弥尔顿为何接受聘任、公职对他的影响以及局限性。作者认为,弥尔顿被聘用的根本原因并非弥尔顿出色的拉丁语或是意大利语能力,而是因为国务会议当务之急是处理外交政策;另一个原因则是弥尔顿支持审判和处决查理一世,“国务会议雇佣弥尔顿,就是得到了一个与其成员的革命方向完全一致的人”。1660年5月25日,查理二世从荷兰返回伦敦,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国王重掌权柄,弥尔顿受到迫害,损失大量财产,四处藏匿,曾被短暂关押在伦敦塔,经多方奔走斡旋,终被赦免,这其中就包括当时的赫尔市议员、诗人安德鲁·马维尔;斯宾塞的孙子威廉·斯宾塞貌似受过弥尔顿的恩惠,所以也向落难的弥尔顿施以援手。被释放后,他过着深居简出的半隐居生活,1674年11月死于旧疾痛风并发症,葬在克里波门附近的圣济尔斯教堂的圣坛之下。

        弥尔顿思想的两个基本要点是清教主义和共和主义。他认为,政府无权干涉公民的宗教信仰;统治者无权决定哪些东西被出版和阅读;婚姻应以感情、思想契合为基础,一旦失去这些基础,应当以离婚来终结这种痛苦;最好的政体是共和制。作为现代民主国家建立基础的许多公民权利在他的作品中已经初见端倪。这些思想对法国和美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革命者借用了弥尔顿的观点为他们的革命事业服务”,美国的开国元勋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都研读过弥尔顿的作品,“并以此来设计他们的共和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弥尔顿于1832年首进我国,成为第一个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诗人,早于莎士比亚数年之久,弥尔顿的中译也比莎士比亚早了几十年。1949年后,国内对弥尔顿的介绍大多出版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为简略而非严格意义上的传记,重点在于介绍作家生平、作品,但未能反映出最新的弥尔顿研究成果。坎贝尔和科恩斯合著的《弥尔顿传》被浙江大学出版社引进弥补了国内弥尔顿研究的不足。该译本由翟康、陈睿文合作完成,由沈弘、章燕两位教授校对。原著长难句屡见不鲜,并且涉及到大量的文学、宗教、社会、思想等专业内容,即便专业读者也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消化,前半部分的引文绝大部分尚未有中译,文后注释长达70页之多,不仅包括文献出处,还涉及到大量的专业信息,这对于译者无疑都是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弥尔顿作品集整理、翻译与研究”的最终成果,译本忠实地再现了这本弥尔顿传记严谨的学术风采、流畅的语言风格。译者对原文中涉及的相应背景或存疑之处均在当页下方做了精心的注释,其内容以知识性的历史背景为主,包括对人物、地名、谚语、概念、著作等的解释说明,偶尔也夹杂译者对史实或史料所作的纠正,为读者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原著中的引文不仅包括弥尔顿的作品,还包括同时代的其他文献,方便读者更迅速地获取文献出处。除了原著索引外,译著附有“部分专有名词对照表”,包含索引中未出现但在正文或注释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地名及书名等专有名词。译文清晰晓畅,少了几分学术著作的晦涩,多了几分可读性,不仅对专业读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普通读者也有相当的参考意义。(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弥尔顿作品集整理、翻译与研究”[19ZDA298]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