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宁(《文艺研究》主编)
我的阅读一向杂乱随兴,若言今年以来手边新书,不提那些没打算看完或干脆不想看的,先写几本看完的,再说一部看不完的。
手头有本有趣的书:《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斯蒂芬·维特著,蔡哲轩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已出版四年,半新不旧,只是觉得它别有巧思。书的原名是How music got free,中译添加“午餐”两字或显多余。在当下实践中,免费午餐至少在一定范围内已成为既有的存在,并非“天下没有”,可视为对劳动者的合理照顾或资本利润向职工福利的适度倾斜。而该书的问题很直接——音乐如何通过盗版变成无需任何花费即可收入囊中,中译本直言其为“盗版音乐发展史”。作者历时五年寻访欧美亚,从发明MP3音频格式的工程师到CD制造工厂员工,从苏格兰场、联邦调查局到北卡罗来纳西部小镇,如探案小说般分线各表、层层推进,引读者“进入互联网的黑暗深处,挖掘出音乐产业从巅峰迅速没落的惊人真相”(该书介绍语),读来颇为过瘾,更令我这守旧的唱片消费者心有戚戚。
提到音乐,再说一本,《舒伯特的〈冬之旅〉:对一种执念的剖析》(博斯特里奇著,杨燕迪、杨丹赫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创作于19世纪20年代的《冬之旅》是舒伯特最重要的三部声乐套曲之一,更在德国艺术歌曲中占有殊高地位。它据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勒的同名诗作谱曲,自“晚安”始,由24首组成,中间包括著名的“菩提树”。它是艺术歌曲(Lieder)演唱者的试金石,从男高音彼得·皮尔斯、男中音费舍尔·迪斯考、女中音珍妮·贝克到男低音彭康亮,等等,都在此留下精彩演绎。书的作者正是位优秀男高音,不同的是他并非音乐科班出身,牛津大学毕业,是历史学者兼作家,因此成就其写作既专业又有学术高度。全书除引言、尾语和参考文献外,24个章节依次分论24首诗篇/歌曲,详解其丰富内涵、时代背景和艺术特色。诚如译者、音乐学家杨燕迪所言,该书“就广泛而宽阔的历史文化指涉与关联而言……达到了令人惊异的丰富境界”;他将作者在书中体现出的诠释路径和方法命名为“文化联想”,即“一种基于历史文化脉络,通过具有共同品性和内涵的文化元素来进行推演、衍生、引申、联系和遐想的意义生成与意义构筑过程”。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设计精美,令人赏心悦目,开本不大但有厚度,不时穿插在单页上粘贴的藏书票式的彩色贴画,让阅读有了一种舒适的节奏。
接着说说《黑白之城》(苏丹著,文汇出版社2023年版),是所谓非虚构写作,一部充满乐趣、智慧与年代记忆的书。我认为至少上世纪60年代出生、80年代开始大学生活的人都应该读读它,不仅是缅怀逝去的青春,更可以重审我们的知识生成史和理想铸造史。简短的序言“我的土木时代”之后,书分上下两篇:“我的大学”和“出哈尔滨记”,每篇各分八个章节。作者是学者、设计名家,从1984年开始的七年间,他把自己塞进绿皮火车往返在“黄土高坡上的古城和白山黑水中的冰城”之间,那是出离故乡、最初接受专业教育的启蒙之旅。我的夫人看到这本书,先我一步一气读完,兴趣盎然地哼唱着书中提到的当年火车上的“专属”歌曲。她和书的作者同一年到冰城上学,不同的是,她是从本省的小地方第一次到省城,开眼看见大世界,开始设计自己的将来。而我之所以也是一气读完,首先出于大致同时代人(我比作者虚长几岁)的共通感,另一个原因是,作者有极高的文字修养,看似随手拾得的用词却恰到好处,属于我所认定的于写作中对母语有贡献者。分析人情世态通透达观,加之大学读的是建筑专业,他解读周遭人际、城市景观和建筑都有练达、内行的视角,又在幽默精准的表达中让读者身临其境。
再言一部不能轻易读完、却可以放在案头每日几页慢慢去品的书:上下两卷、近百万字体量的学术专著《唐诗三体家法汇注汇评》(陈斐辑著,凤凰出版社2023年版)。深研唐宋与近代诗词的陈斐君是我的同事,我们平常工作差不多,日复一日埋头稿件中。区别是他能收拾起零碎时间默默发力,精耕细作,在自己专业上用功甚勤且成果频见。陈引驰先生评价他学术研究、刊物编辑、丛书主持并擅,此言不虚。我起初看到这部书时大为惊讶,北大学报郑园老师一定有同感,她说:十年磨一剑,不知费去多少灯下时光,积淀成此珍品。书前有辑著者用心撰写的60页长篇导言,详考编者生平及成书经过、版本源流,并就其编选体例、宗旨、倾向及其与晚宋宗唐诗学、江湖诗风的关系做深入阐发,读者可由此进门。
这是一部今人或如我一般陌生,但在元、明时期和古代日本非常盛行的唐诗选本,为晚宋诗人周弼所编。唐诗繁盛,色彩缤纷,仅存世得见者即累数万。《全唐诗》录有诗人两千余位、诗作四万八千余首。自唐以降,编修选本大抵意在“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六“总集类”序),亦有可依样学步的实际效用在。声名显著者非清人蘅塘退士之《唐诗三百首》莫属,流布甚广,于今不绝。而陈斐提示我们,《唐诗三体家法》与古代选本常见的分体编排、依人系篇和分题材类编等体例不同,“法”是周弼诗学关注的核心,也是其编辑选本的出发点。他首先将所选诗歌分为五律、七律、七绝三种体裁,每种体裁下再按分析总结出的“法”分为若干体;每体前有解说,后附诗例;解说是对各体诗法的具体说明,既细究各体的构成、特点和写作时的注意事项,也间或指出各体的价值地位和在唐诗史上的流行阶段。《唐诗三体家法》不仅是“宋人选唐诗”的代表作,也是宋元规范诗学和宗唐诗学的重要著作;不仅是一部别具风味的唐诗读本和诗学教材(选录不少中晚唐不知名诗人的婉丽佳作,提点诗法),也是一部扎实严谨的古籍整理著作和颇具新意的唐、宋诗学研究专著,对诗歌阐释、古籍整理和唐、宋诗学及选本研究也有方法论的启示。宇文所安说:“读了周弼的注解和那些例诗,一个老练的杭州商人的儿子也能写出像模像样的诗。”此言或有调侃,但他在《中国文学思想读本:原典·英译·解说》中选讲中国古代文论经典,将《唐诗三体家法》与《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原诗》等并论,确有他的道理。
《唐诗三体家法汇注汇评》以台湾藏元刊《唐三体诗说》二十一卷为底本,对校诸本和《全唐诗》,全面辑录此书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圆至、裴庾、盛传敏、王谦、高士奇、何焯等人的注释、评点及较有价值的日人大槻崇评解,在此基础上,加以“考证”和“补注”。其中“补注”约有两千余条、三十余万字,纠正前人误注二百余条,时或纠辨,亦阐发己见。书末的三个附录也具价值,其一是全面辑录与此书编(注、评)者生平、序跋著录、诸家评论、影响传播等相关之资料,其二是整理大槻崇《周选唐贤绝句拾遗》,其三是辑著者的一篇论文《数字化时代诗歌注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颇有新见与启发。对《唐诗三体家法汇注汇评》,刘永翔先生赞曰“宣妙发微,注详义豁”。我以为,陈斐的诗学研究之路必会愈加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