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名校名师的三种讲义

    傅杰(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教授)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2月27日   10 版)

        葛兆光《学术史讲义》,商务印书馆2023年6月

        从清华到复旦,既是顶级学者又是顶级名师的葛兆光教授写下了一系列高水准的研究著作,也写下了一系列的高水准的授课讲义。他的名言“给大学生常识,给硕士生方法,给博士生视野”为不少同行钦服并引用。商务印书馆的《葛兆光讲义》系列,先行推出《中国经典十种》(修订本)、《古代中国文化讲义》(重订增补本)、《学术史讲义》、《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四种,把本科生、硕士生与博士生的课都包括在内。虽然作者自谦“说归说,做归做,真正能够按照这种方式上好课却没那么容易”,但这套讲义,正是作者具有示范意义的可贵实践。本书的副标题是“给硕士生的七堂课”,包括《经学史的研究方法》《诸子学的研究以及〈太一生水〉》《〈魏书·释老志〉与佛教史研究》《关于〈老子想尔注〉的文献学研究》、《禅宗的历史学与文献学研究:以神会为例》《〈明儒学案〉以及明代思想与社会研究》《有关戴震研究的学术史》。作者既对禅宗、道教以及全部中国思想史等多个领域做过深入的研究,从原典到研究史,对讲授的内容无不如数家珍,又在清华、复旦等校讲授该课程近二十年,其间“反复修订这份讲义”——补充材料,调整脉络,添加例证,希望尽可能地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是让研究生:第一,读一些基本文献;第二,知道古代思想文化学术的一些基本问题;第三,了解一下这些研究领域的基本论著和一般方法。而入门的途径与方法也是作者格外注重的,力求“授人以渔”而不只是“授人以鱼”。我相信文史哲多学科的研究生们都可以从中受到教益,当然也希望他们在接受作者关于认真读书的劝诱的同时也重视前辈的直率批评:“可是现在的研究生,只知道依赖网络,这已经很糟糕了。他们往往不看经典的论著,看书是朝着有用的看,看论文是从网上下载,为了写一篇文章,拿了主题词,就在Google、Baidu和各种期刊网、资料库上乱找,直接有用的就扒下来,不分高低好坏,结果是什么?‘取法乎下’,结果是越来越等而下之。”这显然是作者课堂上“发飙”的实录,而能看到在专门另写的著作中不易见的类似实录,这也算得上是“讲义”类出版物的可贵之处——至少是可贵处之

        一。

        汪维辉《汉语史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7月

        自与其导师张永言教授在《中国语文》合作发表名文《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以来的近三十年间,汪维辉教授的汉语史尤其是词汇史研究从未稍懈,出版了《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汉语核心词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汉语词汇史新探》《汉语词汇史新探续集》等一系列深受同行推崇的著作,早已成为公认的汉语史研究权威。而他在浙江大学为研究生讲授汉语词汇史逾十年,讲义前年由中西书局出版;又为本科生讲授汉语史逾十年,所写教案不断改订,最终成为本书。本书不可能如《汉语词汇史》那样详赡深入,但在词汇史外包括了语法史与语音史,即使是词汇史部分也有与研究生教材足以互补的内容。作者的写作目标是“借助具体案例展示汉语词汇、语法、语音发展史的主线,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求面面俱到。书中融入了作者的许多研究心得,也吸收了学界的一些最新成果,有较强的学术性与前沿性”。这是不夸张的,如作者近二十年前就发表过《论词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的论文,在本书中特别就此列了专章,分四节讨论了《每个词都有时代性和地域性》《词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的表现》《词的地域性比时代性更难论证》《词的地域性与作品的考订诸问题》,强调一个词的通行地域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这是汉语词汇史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以《金瓶梅》为例,对此书中方言成分的考察是近三四十年来的研究热点,根据既有研究成果,几乎现今所有方言区都可在《金瓶梅》中找到自己方言的影子,特别是词汇”——这等据某几个词就妄图来推定《金瓶梅》著者的生活区域乃至最终以此为依据妄图来推定著者究竟是谁的自以为是振振有词的所谓论文乃至专著并不少见。而以后如果还有类似后继者,在发表他们的高论之前,或可建议他们稍安勿躁——先学习一下这本讲义。荣新江《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江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1 1月

        前两种今年出版的是相对保留了较多课堂上的原汁原味的讲义,有口语的特点,有课外阅读书目甚至思考题,篇幅也较简短。去年年底出版的本书则是一部据讲义修改而成的逾四十万字的大著作。荣新江教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中西文化交流史多年,这部《十八讲》即脱胎于讲义,但比作者早年的《敦煌学十八讲》更见丰满厚重。作者既在其中融入了自己与学界的最新成果,又“根据本书讲义的性质”,在写法上作了有意识的整合加工,不求一般教科书的“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而主要依据自己的研究成果作重点的讨论。而被他选来重点讲授的专题,往往既是关键的,又是富于趣味而易引发较多读者关注的,如《从贵霜到汉地——佛法的传入与流行》《纸对佛典在丝路上传播的贡献》《祆神东来与祆神祭祀》《波斯与中国:政治声援与文化影响》《唐代长安的多元文化》《〈兰亭序〉的西传与唐代西域的汉文明》《拂多诞、摩尼光佛与吃菜事魔》《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交往与“四大发明”的西传》等等,这些全都是作者探究过的问题。作者指出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外交之路,也是商业贸易、思想文化的交流之路,中外学者以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但从研究对象的定位,相关史籍的整理,以及如何把考古发现的文物资料与文献资料尽快地转化为研究素材等方面,都还有大量的工作待做。还有则是“丝绸之路的研究也需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随着‘丝绸之路’热,产生了大量通俗读物,对于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的普及有很大的帮助。但目前中文著作中,能够像布尔努瓦《丝绸之路》或霍普柯克《丝绸之路上的洋鬼子》那样文笔优美、史实准确的畅销书还不够多,希望我们的专家学者能够在普及方面投入一定的精力,特别是能够写好雅俗共赏、图文并茂的教科书”。“雅俗共赏、图文并茂”是他对未来著作的期望,我猜也应该包含了他对自己这部著作的自许(本书各讲都配有作者精选与自拍的文物与文献彩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