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苏轼诗文汇评》:一部苏轼诗文阐释和接受史

    周兴陆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2月20日   08 版)

        《苏轼诗文汇评》(全六册),樊庆彦辑著,凤凰出版社2022年12月第一版,880.00元。

        评点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独特形式,兴起于唐宋时期,因随文而行,三言两语,即兴会意,自由灵活,切合国人传统的阅读习惯,且有些批语出于行家里手,切理餍心,颇具理论价值,近年来逐渐为学界所关注。苏轼作为北宋文坛的一代大家,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其精神境界和人格理想凝聚于中华民族心理结构之中,是中华文士精神的典范。自南宋始,苏轼作品就成为评点的重点对象,特别是明清时期评点蔚然兴盛,关于苏轼诗文的评点本层出不穷,评点者中不乏吕祖谦、刘辰翁、方回、袁宏道、李贽、茅坤、张岱、陈继儒、查慎行、赵翼、纪昀、何焯、何绍基等名家。但许多名家手批本尚未得到整理,篇目零散,字迹漫漶,亟待抢救性整理。

        有鉴于此,山东大学樊庆彦教授历时十余年,广搜群书,拾缺补残,钩沉索隐,详细校勘,终编著成《苏轼诗文汇评》(以下简称《苏评》)。此书是苏轼评点文献的集成式汇辑,弥补了苏轼评点文献零碎分散的缺憾,为苏轼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重要的文献资料。

        一、搜罗宏富,编排合理。

        苏轼诗文评点本版本众多,情况复杂,其中有不少未刊的手批本,这些未刊评点因其多属名家抄校及前贤手稿,尘封于各地图书馆,往往难为读者所知见,搜寻起来颇为不易,也无法充分利用。编者不迷信已出版的评点本,曾先后多次赴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等地,往返于国内各大图书馆,日复一日坐冷板凳披阅古籍,汇辑收录了自宋迄清的苏轼诗文评点本七十余种,评点与本文超过270万字。其中发掘了30多种尘封于各地尚未整理的未刊本,如国家图书馆藏清何焯批点《施注苏诗》、何绍基批点《施注苏诗》、钱廷锦和严虞惇批点《东坡先生诗集注》、翁同书批注《施注苏诗》,上海图书馆藏杭世骏批《东坡先生诗集注》、钱陆灿批《东坡先生诗集》、萧奇中评点《东坡先生诗集注》、李鸿裔选评《苏诗便读》,南京图书馆藏张廷济批校《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贵州省图书馆藏毛西原选评《苏文忠公诗录粹》等。汇集这些评点文字,使珍贵文献资料得到保存和利用。

        别集的编纂或分体,或编年,各有优劣。对于苏轼这样一位遭际曲折、阅历丰富的文人来说,编年方便于读者知人论世,把握苏轼的文学世界和艺术人生。苏轼文学风格之演变贯穿其人生际遇,评点者也随时间维度对其进行细致的辨析。《苏评》按照编年时间,以清蔡士英刊本《东坡全集》作为苏轼诗文的底本,并依据“东坡七集”、《苏文忠公集》《苏文忠公全集》《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等作补遗,将各批注版本的题下评、眉批、夹批、旁批、尾评等全部收录,并依照原样放置,针对同一对象的所有评语均按评点者年代先后为序。这种体例设计为研究工作者对读比较诸家异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省却前后翻检之劳,不但为学界提供了苏轼研究的大量的原始文献材料,也有利于读者把握苏轼文学风格的变化,是最适当的编排方式。

        二、推原溯委,简明提要。

        名家评点,字字玑珠,古人也很重视,辗转过录,乃至失却本来面目。苏轼诗文评点更是如此。编者推原溯委,尽可能地厘清评点本的来龙去脉,还其本来面目。如纪昀、查慎行的苏诗批语,先后被赵克宜、李鸿裔、孙原湘、丁菊泉手批、彭元瑞等过录,不免张冠李戴,随意增减。所以如何既保证资料的完整不遗漏,又要细致地甄别真伪,是需要下大工夫的。编者在整理苏轼评点时,从各个选本重复雷同的评点中择出最早或最完整之语,努力做到了取舍有理有据。

        古代的评点,有时是针对前人的评点而发,近似于历时性的对话,汇集起来,就是一部阐释史。《苏评》收录了大量对评点的评点,呈现出一部苏轼诗文阐释和接受史。如纪昀对查慎行批语的评点,谭元春对袁宏道批语的评点等等,也有同时期的学者围绕一些篇章的写作背景与艺术成就相互争论,形成观念的交锋。编者将众家立论汇集起来,注重批语之间的继承性与整合性,展现了诗学层面的多元对话,形成一个个饶有兴味的学术话题,既为研究者提供了进一步探究的学术空间,也为普通读者的比较阅读提供了便利。

        编者在通读考校评点文献的基础上,为所收录的相关文献撰写了提要。简述其书名、编选者、校注者、评点者、选评目的、评注语内容、材料来源、版刻时地及特点,兼记藏馆,辨其版本源流。编著者揭示这些评点本的基本面貌、内容价值,可借此觇见时代思潮之变迁;评论诸家评点的得失,亦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如翁同龢跋《东坡先生诗集注》提要,《苏评》分析翁氏阅读、评点苏诗时正处于变法失败后,被“开缺回籍”“永不叙用”的坎坷境地。翁同龢“念念不忘‘神京’,并痛骂‘参大计’的庸流”,“在面对仕途坎坷、宦海浮沉时难以泰然处之”,这种心境展露于苏诗评点之中。

        三、通作者意,开览者心。

        当然,一部优秀的评点汇编不仅能为研究者们提供详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助于加深对古代文学评点发展的理解,还对读者的审美经验有着催生和促化作用,为探索文学规律提供深层启示。评点者并不是总以客观通透的态度分析文本作品,他们常常将自己的心灵投射到文本之中,鉴赏时寄托自己的情感体验,或倾心娱乐排遣,或抒发共鸣感悟,或发表文学主张,对文本进行考辨解读、作注批释、指摘疑误,这些增饰与改订成为一种再创造活动,是所谓的附文本,推动文本的传播和流通。优秀的评点,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在文学活动中,读者阅读是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读者的参与,那些深远悠长的意境、奔腾浩瀚的情感、精妙绝伦的用词,皆将随作品被束之高阁。名家评点便是优秀读者的阅读记录,对于后来读者具有启发意义。《苏评》广阔地展示了明清时期许多著名文士对苏轼诗文内容、结构、句法、语言、艺术等方面的阐发,展示了他们对苏轼的思想精神和审美趣味的把握。读者通过这些富有创见的评点去理解苏轼透彻的思想,借助名家评点对苏轼作品哲理意蕴的理解,似乎可以发现苏轼诗文在后世所引发的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撞击。

        总而言之,《苏评》为苏学研究提供了一部重要的参考资料集,也是樊庆彦教授心血浇灌的一部力作。相信该书的问世,必将为苏轼研究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