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2月13日 星期三

    唤醒世界史上的“睡美人”

    徐萍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2月13日   10 版)

        《拜占庭帝国大通史》(全四卷),陈志强总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23年10月第一版,998.00元

        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强盛的帝国,如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等,它们虽因种种原因而衰亡,成为历史的陈迹,但由于对人类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许多方面甚至还在影响着世界的现在与未来,所以一直是史学家关注的热点。同样有一个强盛的帝国,即拜占庭帝国,虽然在西方早已是显学,但在中国,相应的研究却较为沉寂,直到上世纪90年代,史学界少量的论文都是浮光掠影式的描述,一般读者也只是从罗马史延伸开来而对其略有了解,还有些读者因对拜占庭艺术感兴趣而有些朦胧的印象。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一个短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一批学者筚路蓝缕,一方面积极译介西方有关的著作,一方面沉潜开展相关研究,逐步在国内史学界形成了一个拜占庭学,经过30多年的努力,现在已渐成规模。而最近由中国学者原创的《拜占庭帝国大通史》的出版,可说是唤醒了世界史上的一个“睡美人”,也标志着中国拜占庭学已跻身于该领域的国际前列,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学术大事。

        这部《拜占庭帝国大通史》,由南开大学陈志强教授任总主编。其作者则囊括了国内最主要的拜占庭史研究专家,有不少是新生代学者,体现了中国拜占庭学的最新成果和勃勃生气。全套书皇皇四巨册,总字数逾300余万,并附有大量年表、图片与地图等,实在可谓是既“厚”且“重”。

        在笔者看来,这套书的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套书在写作体例上有很大的创新,特别是各册以皇帝列传(包括君主列传)作为上篇、以专题陈述作为下篇,两相结合,系统梳理拜占庭帝国崛起、兴盛、衰亡的历史过程,开创了通史著作的新写法。这种方式显然吸收了中国古代的纪传体传统与现代史学的线性分类写作方法,显得别开生面。纪传体自司马迁首创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正史的主要形式,但现代新史学兴起后,此种体裁即被摒弃,梁启超更痛斥“二十四史”实乃“帝王家谱”,而非真正的史书。但冷静思之,历史是人所创造的,帝王将相或政治人物在历史中毕竟起着重要作用,完全无视他们的作用也是不客观的态度。陈志强教授在该书总序中提到采用此种体裁的缘由时说:“本书要用拜占庭帝王‘本纪’贯通拜占庭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叙述,所谓‘纲举目张’,其中还有学习和践行司马迁《史记》优长的设想。这一安排还考虑到我国读者目前尚无可以查询所有拜占庭皇帝和君主的百科全书,所以无一遗漏地描述每一位帝王就显得格外重要……”事实正是如此,当笔者浏览这部巨著时,“皇帝列传”首先给了我读完全书的勇气,并对拜占庭帝国的千余年脉络有个较清晰的印象。

        其次,这套书作为一项集体性的学术工程,既反映了中国拜占庭学科的总体水平,也呈现了各位学者独特的研究成果。所谓一山高耸,群峰屹立,让读者领略到这一领域的学术全貌。这种写作与出版形式,主要在大框架上做好顶层设计(包括各卷主旨与内容,各章节的形式设定等),但不强求学术观点的大一统,而是允许各位作者发挥专业优长。笔者记得,早在二十年前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8卷本《西方哲学史》时,就采用了此种方式,并命名为“学术版”,其后该社出版的15卷本《中国佛教通史》和10卷本《中国哲学通史》等也沿用了此种方式,令业内同仁耳目一新。《拜占庭帝国大通史》是否遵循先例,由作者方与出版方共同商定此法,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此做法对于推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无疑有着积极意义。因为拜占庭学在中国尚是一门较冷僻的学科,无论在外文资料译介,还是国外研究成果引用等方面,都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通过这部大通史,由相关学者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各显其能,当可使这一冷门学科快速地热起来。现在以笔者对此书的观感,其引用资料之丰富,所论学术动态之详尽,皆令人赞叹,故此书同时可谓是一部拜占庭学术史。

        再次,这套书所阐述的内容,将有助于我国读者加深对当今国际形势的认识,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拜占庭帝国存续一千余年,历经29朝,其所处的中心在欧亚交界处。它既是罗马帝国在政统上的继承者,后来在发展的过程又形成自身的特点,如在文化上以希腊化为主;在基督宗教的分化过程中,它又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与西罗马及欧洲蛮族诸国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更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土俄关系、土希关系;它虽被后起的奥斯曼帝国所灭,但留下的民族问题、疆域问题、宗教问题等等,都还在时时发酵;它作为帝国形式虽已消亡近800年,但其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如建筑、绘画、雕塑等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为艺术史家与艺术爱好者所津津乐道。因此,某种程度上讲,拜占庭帝国并没有消亡,它以另一种形式存续着。理解这种存续,就能一定程度上理解当今的亚欧关系、土俄关系等等。这也是《拜占庭帝国大通史》为我国读者贡献的另一种价值。

        (作者系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副编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