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羽
《镜花缘》里淑士国的儒生们要林之洋作诗,考验他的学问。正好有两个小学生在那里对对子,先生出的是“云中雁”,一个对“水上鸥”,一个对“水底鱼”。林之洋道:“今日偏偏‘诗思’不在家,不知甚时才来,你们要听口气,俺对这个‘云中雁’罢。”儒生们道:“如此甚好,不知对个什么?”林之洋道:“鸟枪打。”儒生们听了,一头雾水,茫然不解。林之洋道:“难为你们还是生童,连这意思也不懂,你们只知‘云中雁’拿那‘水上鸥’‘水底鱼’来对,请教这些字面与那‘云中雁’有甚瓜葛?俺对的这个‘鸟枪打’却从‘云中雁’生出的。”儒生们又问:“这三字为何从‘云中雁’生发的? 倒要请教。”林之洋道:“一抬头看见云中雁,随即就用鸟枪打,如何不从云中雁生出的?”
作诗,尤其律诗,讲究的就是工整对仗。对对子就是专门训练这门功夫,所以小学生要学习对对子。林之洋虽是做买卖的,小时候当必也上过私塾,难道连这个也不懂得?可他却对得个“驴唇不对马嘴”,八成是在和儒生们打哈哈;并进而顺藤摸瓜,自圆其说。岂料想负负得正,歪打正着,正应了古人那句话:反常合道。
诗,用来干什么? 古人说:“诗言志”,是用来言志的。“志”又是什么? 是自己之所想,自己之所好,自己之喜怒哀乐。且听听林之洋之所说:“你们只知‘云中雁’拿那‘水上鸥’‘水底鱼’来对,请教这些字面与那‘云中雁’有甚瓜葛? 俺对的这个‘鸟枪打’却从云中雁生出的。”照此推论下去,“云中雁”为什么能生发出“鸟枪打”来? 用鸟枪打下来云中雁又是为的什么? 这么一问,连小孩子都能回答,一个字:吃。“吃”即己之所好,己之所喜,“鸟枪打”亦即诗之所言的“志”也。
经林之洋一点拨,这些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的书呆子们都道:“果然用意甚奇。”似乎有点儿开窍了,可是接着说下去的是“无怪他说诸子百家都读过,据这意思,只怕还从《庄子》‘见弹而求鸮炙’套出来的”。嘿,又回到书本中去了。